成都作为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双减”方案已于日前公布。
如果从字面来看,“双减”核心在于一个“减”字,但在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简称“天府三小”)校长李丁看来,“双减”要做的,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有减法,更要有加法。”
李丁认为,“双减”的核心就是把健康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童年。“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拥有健康结实的好体魄,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心态,具备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等,是决定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就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和使命。”
▲天府三小校长 李丁
李丁说,“双减”的实施,目的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分数。只有基础教育打好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为人才的专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才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各行各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双减”的核心并不是单纯的做量上的减法。从国家层面再到成都,“双减”的意见都很明确: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还得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双减’的背后是‘提质’,在没有了‘间餐’‘加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校‘正餐’营养丰富、膳食均衡,还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对当下学校和教师的最大考验。”
在李丁看来,“双减”实际上是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优秀的学校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良性的外部资源,这些都需要做加法,而且这些都是更好落实“双减”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上,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课程建设,全面落实五育融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而校长则必须更加关注课程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培养、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等;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等。”
在具体落实上,李丁做了分享。她介绍,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高质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展示、评课议课、专家点评等教学研讨活动,让更多老师卷入到课堂教学的研讨中,同时通过团队磨课,与专家对话等方式,打造自己专属且独具特色的高质量课堂,“依托于这项活动,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覆盖到每一位老师,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历经3年时间探索,将课后服务课程升级到了3.0版本,以精细化作业管理和多元化新区课程为载体,让“减负”真正做到实处。具体来说,每周5天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分为A、B段实施。第一小时即课后服务A段,该时段为作业托管时段,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第二小时即课后服务B段,学校以订单式选修课模式,在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的支持下,引进课程资源。截至目前,学校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程,1300多人次选到了自己心仪的课程。
不仅如此,B时段还延续学校传统,开展了15大学生社团活动,涉及体育、艺术、编程、模联等领域,概括起来,学校形成了“固本+培优”“必修+选修”“兴趣+特长”的延时课程特色,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红星新闻记者 许雯 图据天府三小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