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举办的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上,中国军团表现神勇,连续五届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五位优秀代表,为大家讲述第16届夏季残奥会里中国代表团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书写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新辉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点滴故事。
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400米金牌获得者刘翠青和她的领跑员徐冬林出席了见面会。
刘翠青是广西南宁人,今年已经30岁了。刘翠青10岁时患眼疾失明,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就读期间,刘翠青开始接触田径运动,2010年入选中国残疾人田径队。2013年,刘翠青和领跑员徐冬林搭档,这八年来,两人靠着一条10厘米的牵引绳并肩作战,彼此陪伴,已让两人视彼此为亲人、兄妹。
10岁那年,她因为眼疾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失明,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就读期间,老师发现她有跑步特长,建议她进行跑步训练。自此,刘翠青开始接触田径。2010年,刘翠青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2013年徐冬林成为了她的领跑员,两人正式结成搭档。
今年33岁的徐冬林曾经是一名专业短跑运动员。退役后,他接触到残疾人体育,成为国家队盲人领跑员。8年来,刘翠青和徐东林互相陪伴,互相成就,共同获得了57枚奖牌、45枚金牌。靠着一条10厘米的牵引绳,他们二人并肩作战,彼此陪伴,已让两人视彼此为亲人、兄妹。
▲徐冬林、刘翠青在比赛中起跑
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残会上,刘翠青、徐冬林先后在女子T11级100米、200米、400米,T11-12级4×100米接力及跳远5项比赛中获得冠军。2015年世界锦标赛获得四项T11级别的冠军。在第15届夏季残奥会上获得女子400米T11级冠军。在今年举办的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上夺得2枚金牌。
回忆夏残奥会的经历,刘翠青说,自己最难忘的时刻就是参加最后一场比赛的时候,获得冠军那一刻。“因为我和我的领跑员都受了伤,赛前我的领跑员膝盖伤势又加重了,他只能贴着厚厚的肌贴,不能充分带我进行热身活动,我们夺冠压力很大,后面还是拼赢了,虽然只赢了千分之四秒,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艰难的胜利。备战五年,就是为了国歌能奏响的那一刻,为了这一刻,我们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这届残奥会因为疫情延迟了一年,也意味着刘翠青与徐冬林又得多训练一年。刘翠青已经30岁了,年龄对于老运动员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备赛期间,今年5月份,刘翠青坐骨受伤,但因为离比赛时间很近,她不能充分休息,体力下降很厉害,但她也只能咬牙挺住。
“我和冬林都在心中想,我们要坚持到终点,我告诉自己,冬林的伤势比我重,他还能坚持训练并严格要求自己,我没有理由放弃,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梦想。”
徐冬林说,自己最难忘的时刻也是200米的那场比赛。因为200米决赛是他们的第四个项目了,在奥运赛场上他们已经连续跑了11枪,这本身对他们的体能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00米决赛头一天,翠青和他的伤势加重了。当时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去检录的时候都是教练员用轮椅推着去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想过放弃,“枪响的那一刻我们想的是一样的,我们要拼,一定要努力把这块金牌拼下来。”
徐冬林和刘翠青最后冲刺时,和另一组巴西选手几乎是同时过线的,但最终仍然以千分之四秒的优势获得了冠军,“我记得那一刻我特别激动,翠青拿起了国旗,我就把翠青举过了头顶,因为那一刻我非常想让她感受到,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
▲徐冬林、刘翠青在比赛中获胜
徐冬林说,运动员最大的困难就是伤病,因为即便思想很想前进,伤病也会一点点磨灭信心和斗志,而能战胜这一切的,唯独有肩上的使命和心中的梦想,“临出发两个月前膝盖伤病复发,连续打了五针封闭,就是为了保证训练强度,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比赛,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没有理由放弃,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答应过翠青,我会带你跑向终点,跑向最高领奖台。我们在奥运赛场上做到了,升国旗、奏国歌。”
“不是每个人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很努力,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奔跑在每一条赛道上。”在见面会上,徐冬林这样说到。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