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袁老师,我马上要生了,要去医院……”
凌晨4点,刚刚躺下,袁鎏敏的电话又响了。情况紧急,一名身在凯丽香江封控小区的孕妇即将临产。这天是11月9日,这之前袁鎏敏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
翻身起床,一连拨出数通电话。对接医院、安抚孕妇情绪、协调转运……半个多小时,孕妇被安全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生产。
袁鎏敏是锦江区锦华路街道凯天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凯丽香江封控小区医疗保障组成员。疫情发生以来,她已连续高强度工作多天。为了让小区居民的求助及时得到反馈,她将自己的电话公布到这个有7000多人的小区里。个人电话变成了“热线”。“每天至少有100多个求助电话,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手机没电……”袁鎏敏说。
▲袁鎏敏。
凌晨4点响起求助电话
紧急转运临盆孕妇
11月9日凌晨4点,一通紧急电话中断了袁鎏敏的休息。
“喂!袁老师,我马上要生了,要去医院……”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急切的声音。
这是一位23岁的年轻产妇,即将临盆,而小区正处于封控管理中。接到电话时,作为封控小区医疗保障组成员的袁鎏敏,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
“现在是特殊时期,她本身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袁鎏敏说,“真的是马不停蹄,慢不得!”
袁鎏敏赶忙翻身起床,把这一信息快速反馈到疫情应急联络微信群,同时又一连拨出了数通电话。
各路工作人员闻讯而动,联系对接医院、安抚孕妇情绪、协调转运……半个多小时,孕妇被安全地送上救护车,抵达医院生产。
“小宝贝真是不省心,让大家着急了……”产妇叫汤婷(化名),她没想到自己一通电话后,这么快就抵达了医院,一个劲地向袁鎏敏和所有工作人员表达感谢:“不好意思,那么早就把你吵醒了。谢谢你们,遇到你们是我们的幸运……”
▲封控区应急群反映孕妇情况。
▲孕妇被送上车。
顺利送医,产妇状态也不错。袁鎏敏这才慢慢放松下紧绷的神经。
“其实,这就是我们社区工作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群众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们工作的源动力。”袁鎏敏说。
个人电话成“热线”
让居民的求助随时能有反馈
袁鎏敏作为锦江区凯丽香江封控小区医疗保障组的一员,小区出现的医疗救助大小事都是她的工作。为了让居民的求助能及时得到反馈,她将自己的电话公布到小区业主群里。
袁鎏敏介绍,医疗保障组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针对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居民送药、买药;二是需要现场处理医疗问题。小区现场安排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值班,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针对基本医疗问题进行处理;三是针对汤婷这样急需转运的突发情况,及时提供保障。
凯丽香江小区居住着7000余人,每日的求助量不在少数。“不夸张地说,我每天要接100多个电话,吃饭、上厕所都在看手机。”袁鎏敏说,居民们无论大小事,只要需要医疗、就医,第一时间都可以打电话找她帮忙处理。
“有一天,一位爷爷给我打电话说他药吃完了。就一会儿的工夫,就有20个电话打进来……然后我再挨个回过去……”袁鎏敏说。
袁鎏敏的电话俨然成了封控区的“热线电话”。就在采访过程中,她就接了不下20个电话。“没办法,我现在神经高度紧绷,生怕漏接电话。”
已连续工作8天
一回封控区又像打了“鸡血”
忙碌的工作背后,袁鎏敏也是一位妈妈,一位妻子。“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7岁,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已经两周没接回家了。”袁鎏敏放低了声音:“妹妹天天打电话说想妈妈,但是考虑到各种问题,只有让孩子们住校。幸好家里有老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1月11日,袁鎏敏已经马不停蹄连续工作了8天。最近两天,她的身体已经开始“报警”——精神高度集中,头痛、膝盖也酸痛,回家已精疲力尽。但一回到封控区,她又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战斗”。
▲袁鎏敏穿着护膝工作。
其实,在锦江区凯丽香江封控小区,凯天社区居委会委员袁鎏敏只是群体中的一员,这支队伍还有很多人在为封控区居民服务。“每天处理100件事已经成为日常,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手机没电……”她说罢,又开始埋头接电话。
截止到记者发稿,之前被成功转运的孕妇汤婷已经顺利生产,她在微信中表达了对封控小区医疗保障组由衷的感谢。
这个新生命的平安诞生,是对忙碌的封控区工作人员最好的慰藉。
红星新闻记者 吴华宇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