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成都将推动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规划控源、制度激励、智慧赋能,着力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大力推动运输工具低碳化,持续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2月28日,全会分组讨论期间,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翼刚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通过将城市通勤时间缩短至35分钟,公交站与地铁站换乘距离控制在50米左右,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对于较少社会车辆出行、降低拥堵、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翼刚
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
将市民通勤时间缩减至35分钟
机动车作为碳排放大头,减少机动车排放对于优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亿辆。其中,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如何开展?
王翼刚认为,应从出行、货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四个方面着手。其中出行方面,通过空间规划的调整,实现职住平衡,从而减少人们出行,减少开车。同时,进一步推进“三网融合”,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公共出行体系。
“轨道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它的运行也是最低碳的,所以下一步,以轨道为中心,公交、慢行相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王翼刚说,围绕轨道交通来优化调整公交车线网,当前成都地铁站与公交站的换乘距离平均约为75米,而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换乘距离则控制在50米左右。下一步,成都也将通过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将市民的通勤时间缩短至35分钟,进一步减少社会车辆出行,降低城市拥堵。增强健身步道、绿道等慢行系统等连续性,真正实现“三网”无缝衔接,让公共交通出行成为市民首选。
在货运方面,按照四港六中心等物流规划,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缩短运输接驳。同时,多种交通工具、交通方式协同联动,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
推进铁路公交化
结束金堂城区无轨道的历史
交通出行,铁路是绕不开的一环,而对于人口数量达2000万的成都来说,铁路公交化运行,对于改善市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成都市铁路公交化里程达460公里,每天开行公交化列车10分钟一对,运送旅客30万人次,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王翼刚透露,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铁路枢纽环线改造工作,目前铁路枢纽环线6座车站正在改造,新建8个车站也正加紧施工。
同时,推进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当前宝成铁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其中青白江至成都段货运量极少,这一段铁路便是公交化改造的重点。“此次公交化改造也涉及金堂的23公里铁路,这一段改造完成后,将结束金堂城区无轨道交通的历史。”王翼刚说。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