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2021』年终策划⑧丨世界秩序:一个正在离去的“帝国背影”

红星新闻 2021-12-31 14:47

客户端.jpg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千里岩

即将过去的2021年里,尽管新冠疫情仍是世界各地的“主基调”,但全球政坛的变化并没有在病毒面前歇脚:

缅甸军方推翻了昂山素季,他们顶住了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压力,执掌国家政权近一年;在美军仓皇撤离的尘嚣中,阿富汗塔利班时隔20年再次上台;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拜登呼吁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增产以降低油价,海湾阿拉伯国家却近乎于“充耳不闻”;混战中的利比亚,卡扎菲之子意图东山再起宣布参选总统,但也丝毫无助于局势缓和;为了拉拢澳大利亚在“印太战略”中冲锋陷阵,美国撬走了法国几百亿美元的潜艇大单;北约东扩和俄罗斯“通牒”的交锋中,乌克兰又一次变得战云密布……

在一片纷乱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帝国正在离去的背影。

美国回来了吗?

回头看五年前,特朗普上台之后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名状的,但彼时仍然有许多人相信美国可以通过“自我修复”机制,最终回到正轨。今年初拜登入主白宫之时也确实信心满满地昭告世界:美国回来了。

尽管当时有人评价“美国回来了,但是世界不同了”,不过从这一年下来看,更好的总结陈词应该是“世界不同了,但美国更不同了”。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声称要走一条跟特朗普不同的路,可事实上走的更像是“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路线”。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9日,美国华盛顿,拜登发表讲话称“美国回来了”。图据IC Photo

对于中国,美国不仅希望以印太战略中所谓的“开放的伙伴关系”作为幌子,以贩卖“中国威胁论”和“利益拉拢”的两招诱使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国家划线站队,甚至还想着能够让欧盟和北约也参与进来。

这一手很高明。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很多人无法忘记,过去三百年里欧洲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地位,这在当年乃至构成了“白人至上主义”的心理基础。而如今,也不过是转化成为基于所谓“共同价值观”的傲慢,其本质仍然相差不多。

二战以来,欧洲在事实上的衰落和今天中国的日新月异,毫无疑问都在直接刺激着这种傲慢,这也是他们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心理基础。他们曾经因为把持先进生产技术和金融霸权获得丰厚利润,于是并不想看见自己的好时光,被世界其他地方工业化的兴起所“埋葬”。

当“印太战略”所获寥寥

对于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来说,情况略微复杂一些。历史上以“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关系格局和以“民族国家观”为基础的欧洲现代国际关系格局,存在着巨大差异。一个现代国家想确立自己的民族独特属性无可厚非,但往往又难以切断过去近千年之中,他们与中华文明交联所产生的历史纽带。这当中,还有过往帝国主义殖民遗留的痕迹。

只是,美国今天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现实——当下的中国,主观上并没有将国际关系格局拧回古代的打算,而是愿意在接受现有国际关系格局,甚至是国际关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我们提出的要求,不过是对这个基本框架中某些过于不合理的地方做出适当调整。这种调整,不仅让中国受益,对于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正当的。

客观上看,中国也没有走上西方国家把持先进生产力攫取暴利自肥的老路,反而乐于通过种种互惠合作的方式去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按照自己的特点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对欧洲发达国家来说,中国也在尊重其现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愿以互惠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对抗”中国,自然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与中国合作,虽要考虑竞争,但好歹只需要顾虑收益大小。在这样一道选择题面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会选择理性的态度。正因为此,美国两届政府不遗余力在亚洲贩卖“印太战略”却所获寥寥,欧洲国家出于依赖美国的考虑,更多做出的是一些应付之举。例如,美国呼吁欧盟国家加强对印太地区的参与,最终不过召唤来法、德勉强派来的几条二线战舰的“一日游”,西班牙海军甚至派出的是帆船训练舰。

d058ccbf6c81800ad55f563bff5594f3828b4733.jpeg

↑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发布的消息,美军航母打击群和两栖戒备群2021年频繁进入南海。

更“安全”还是更“离心”

诚然,如果美国能像二战之后欧洲重建时期,拿出天量的现实利益作为诱惑,效果断然不会是今天这样。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美国今天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世界第一”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让美联储都摸不准脉搏的通胀、失业率和离职率同创新高、供应链危机等,种种奇景并存。

如果不能以利驱人,剩下的只能是以势迫人。但以势迫人,从来都只会唤起他人内心的不服,如果以经济和安全利益为基础的同盟转换成一个不得不靠着威势聚拢的同盟,那么同盟内部的分化就成为一种必然。

美、法之间的潜艇风波能够平息,更多是因为欧洲目前还离不开美国,法国的愤怒只能憋住。而事件平息的另一个背景,是对于法国提出欧洲“自办防务”的要求,美国在形式上开了绿灯。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一个在防务上整合的欧洲确实会更安全,但更安全的欧洲,对美国来说也意味着更“离心”的欧洲。

这个时候,俄罗斯的价值又重新显现。过去几年,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缓和,都为美国所龃龉。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为什么会成为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一致反对的对象?其奥秘就在这里。还有乌克兰危机中,为什么欧盟主导的《明斯克协议》沦为一纸空文,而美国还能在自家余粮都不多的情况下,加紧援助乌克兰,还鼓动北约再一次东扩?其道理也类似。

64380cd7912397dddc50892222fbfdbed0a28769.jpeg

↑美国第三批军事援助物资抵达乌克兰。

窗口期确实不多了

在欧洲,美国这一套游戏很有效果,但在亚太却受众寥寥:印度,始终对美国采取游离的态度;身不由己的日本,虽然亦步亦趋却并非没有自己的心思。可能只有澳大利亚是例外,作为一个带着“共同价值观”傲慢,又因独处亚太而时常感到“孤悬危机”的国家,最能积极回应。这可能是美国在“印太战略”收获的唯一意外之喜吧?其实对于日、澳来说,国家实力的此长彼消,意味着历史给他们继续安享发达国家优势的窗口期确实不多了。

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美国为了确保自己的霸权,将中国定义为“一个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乃至价值观等各方面挑战美国主导并且从中受益的国际秩序的对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语)。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或许将采取更多的花样,甚至更险迫的手段。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或许还会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收缩态度,让原本被压抑的一些地区矛盾爆发出来,再在必要点位制造冲突,并从中得利。

这样的“人设”,在短时间内也许会使盟友捶胸顿足、无可奈何地跟附,但还能吸附几个积极主动的国家?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