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豆瓣公开了2021年度电影榜单,于贺岁档上映的《雄狮少年》,以豆瓣8.4分的评分成为华语电影的最高分。可惜的是,《雄狮少年》的票房并没有“爆了”,根据猫眼专业版的预测,《雄狮少年》的最终票房可能会止步于3亿元。超高的口碑,与平淡的票房,缘何会有这样的反差?
笔者很早就看了《雄狮少年》的点映,当时和业内的朋友讨论,大家普遍都很喜欢这部动画片,预测它的票房可能达到20亿元,甚至更高。事后证明,大家严重高估了票房。那么,这意味着影评人也高估了《雄狮少年》的品质吗?我想,不能够以票房论英雄,好像《雄狮少年》票房没爆,就代表它没那么好。事实上,不仅仅是豆瓣口碑优异,在更大众化的猫眼和淘票票上,《雄狮少年》也分别拿到了9.5分和9.3分的高分。
《雄狮少年》的优秀,不能被抹杀。比如它的视效,代表了国内动画的一流水准:狮头的每一根毛发都经得起特写检视,活灵活现;城乡的场景高度写实,非常逼真;动作场面行云流水、精彩纷呈……可以说,动画片的技术调度与光影运用,炉火纯青。
故事层面上,《雄狮少年》走出了国产动画主要拘泥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窠臼,这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完全原创的故事,结合了舞狮这样的传统文化,凸显出国潮风格,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更具勇气的是,《雄狮少年》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三个舞狮少年是饱受欺凌的留守儿童;为了给父亲治病,阿娟成了“农民工”,在大城市里吃尽苦头……从三个舞狮少年的经历,我们可以窥见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农村底层少年的艰辛与苦涩。
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内容层面,《雄狮少年》的确是一部8分佳作。当然,并不是每一部高分电影都会成为爆款。多方面的因素,阻碍了《雄狮少年》的破圈。
就电影本身而言,《雄狮少年》的优点也可能成为它商业上的局限。美术上的逼真,让不少观众觉得《雄狮少年》完全可以拍成真人电影,但它的潜台词是:动画片所具备的挣脱摄影机束缚、自由浪漫的想象力,恰恰是《雄狮少年》相对匮乏的部分。要知道,蓬勃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打破圈层,吸引更多观众。
与美术相关的是,《雄狮少年》在人物造型上也招致巨大的争议。动画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小眼睛、宽眼距、吊眼梢、小巧却塌的鼻子,有些观众认为这是“迎合西方审美”“丑化国人形象”。这个负面舆情,在点映期间就不断发酵。动画片主创者在采访中对此做出回应,“这三个少年是身边最普通的少年,甚至比普通还不起眼的人,如果设计成非常帅气的帅哥,那也会很违和”。
主创者的说法虽不无道理,但大众化的影视剧也必须尊重观众的普遍审美,当观众提出质疑时,片方应该直面问题、澄清误会。但《雄狮少年》的宣传应对太滞后,它并没有早早介入,在点映期一直避免触及该话题;直到影片全国公映,争议成为很多人拒看的理由时,片方才匆匆试图解除误会,但网上正反两方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隔阂进一步加深,片方错过公关介入的最好时期,“积重难返”。
从内容层面看,选择原创故事勇气可嘉、也应该得到支持,但从市场角度看,这的确是更冒险的选择。国产动画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动画片高度依赖IP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动画热衷于从“哪吒闹海”“西游记”“白蛇传说”“封神演义”等IP取材,因为熟悉的故事就可以保证基本的受众群。
《雄狮少年》并不具备这一点。与此同时,它更接近于一部“成人向”动画。比如它凸显了岭南的地域文化与特色,对于其他区域的观众可能就多了一重接受门槛;它对周星驰电影的诸多致敬,必须得迷影观众才能get到;影片所涉及的残酷现实,并非儿童观众所能理解与领悟;至于儿童观众偏爱的想象力,《雄狮少年》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它看似高燃的结尾隐藏的是悲凉的结局——阿娟哪怕赢得了舞狮大赛,但他仍然是个“农民工”,只不过是从“粤漂”变成“沪漂”……
直白地说,《雄狮少年》“不够爽”。这虽然确保了动画片立意的深刻与尖锐,却让它与观众的审美偏好产生了距离,无法获得最广泛的共鸣。
而《雄狮少年》的档期,显然也不是最佳选择。回想起来,此前几部国产爆款动画片,档期基本都在暑期档、国庆档,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暑期档,《姜子牙》是国庆档,这些档期正赶上青少年放假,有助于调动青少年观众观影,而青少年观众又能带动合家观影,一旦动画片口碑不错,很容易形成观影热潮。《雄狮少年》原本打算定档2021年暑期档,受疫情影响调到2021年贺岁档,此时既有疫情影响,同时也赶上青少年群体的期末复习与各种考试,这就意味着数量可观的潜在受众群体的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一部爆款的动画,不仅需要作品本身质量过关,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助力。遗憾的是,《雄狮少年》并不具备这些。没有档期的“天时”,过于依赖香港电影文化与岭南地域文化失去了抵达全国圈层的“地利”,又因为卷入争议失去了“人和”。我们还是期待好动画能够抵达更多观众,但无疑,《雄狮少年》的叫好不叫座也为中国电影人上了宝贵一课。(文/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曾于里)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