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标志着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
精准医学是基于个人的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新型医疗模式。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精准医学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科技服务和投资机构共同发起组建,于今年1月19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也是医药健康领域唯一获批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搭建四大产业创新平台
未来3-5年带动精准医学产业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重要的三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制造业)之一,通过整合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在战略性领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拟在全国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等新模式,在战略性领域建立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在1个领域只布局1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截至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共批复了智能铸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生物育种等7个领域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作为医药健康领域唯一获批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将建设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评价3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1个精准医学战略资源库支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目前,项目初期总投资10.52亿元。
记者了解到,预期未来3-5年,该中心将有效整合精准医学行业各类创新资源,在细胞治疗、肿瘤靶向新药和疫苗研发、医学3D打印和人工智能等重点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面向行业领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汇聚产学研合作单位600家以上,取得重要自主知识产权1000项以上,带动精准医学产业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
五方合作
公司化运作形成利益共担共享格局
活动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合作共建单位分别签署了《共建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单位分别是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等精准医学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科技服务和投资机构,涵盖政、产、学、研、资五方,共同合作建设“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项目。
在2019年12月,中心已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利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并于2021年7月获批“四川省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参与企业各方占相应股份,形成利益共担共享格局。
加速建设重大科创平台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
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完善的企业平台服务体系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硬核”营商环境的核心。
据悉,成都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已累计导入国家平行实验室、先导药物万亿级DNA新药筛选平台、华西海圻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99个功能型平台,已初步形成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规模生产→市场营销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体系。
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入驻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为例,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由成都高新区和四川大学合作共建,聚焦精准医学、再生医学、3D打印与器官修复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成为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截至目前,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已导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平台、56个高水平研发项目、10余个川大教授创业企业。
在服务上,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构建了“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的校地合作模式和从PI到IP到IPO的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I就是专家和科学家,这些人有好的技术和想法,他们通过产生IP知识产权在学校进行确权,确权后,他们就可以用这些确权成为他在园区建立公司的一个股份来源,这些股权再与社会资本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其自身知识产权、外来资本以及园区的政策服务等,推动其走向产品和企业“双上市”。在这个过程中,园区还将为企业提供空间载体、资金、资本对接、人才招聘和政务政策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比如,园区集中提供了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CRO、CMO、CSO全生命周期服务。“我们可以用CMO(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代工,企业不用自己建厂,产品就能尽快进入生产环节。在产品进入医院时期,可以用CSO(合同销售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销售。”这些服务都可在园区的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内找到专业的机构支持。“在产业落地环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可以作为承接的载体,一旦企业需要自己建厂,还可以在那里进行产业落地。”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成都高新区
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