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日)是《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当日,成都市城管委举行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宣传活动,介绍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一年来取得的进展,以及今年的目标。
一年来,成都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下一步,成都市将力争在一年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十四五”期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成都将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
全市261个街道(镇)均制定了收运线路图和时间表
分类收运逐步规范
一年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哪些进展?
其中在规范投放设施方面,成都市在全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300余个,设置四分类投放容器约36万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99%。同时成都市优化收运体系,通过奖补激励等方式,督促提升分类收运能力,优化分类运输线路,推广厨余垃圾以桶换桶收运模式。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共配备四分类收集运输车4800余辆,其中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1000余辆,同比增涨190%以上;全市261个街道(镇)均制定了收运线路图和时间表,分类收运逐步规范。
一年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积极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现有收运体系尚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分类收运要求;同时分类处理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分类处理能力短板亟待补齐;另外宣传教育责任有待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动员尚需持续加强。
开工建设温江、新津、都江堰等12个厨余(餐厨)垃圾处置项目
面临上述困难和问题,接下来成都将如何应对?
具体来讲,在推进分类投放便民化方面,成都全市将新建或改造标准化投放站点不少于10000个,标准化投放(站)点占比达80%以上。同时成都将支持有条件的小区、机关、医院、公园、景区等管理责任人组建分类引导队伍,开展桶边引导和入户宣传,确保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以上、参与率达70%以上。另外到2022年底,成都全市累计将建成规范化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400个;同时鼓励设置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施,建设“碳中和”小屋等,推广移动回收服务,提升市民交售便利性和积极性。
在推进分类处置专业化方面,成都将提标改造有害垃圾暂存设施,完成21座有害垃圾暂存设施达标改造,配置防雨、防火、防雷及消防等装置,实现有害垃圾分区、安全贮存和规范稳定运行。同时成都将合理布局垃圾分类转运设施,采用地下建设、配置分类转运功能、实施美化工程,及加装除臭、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另外成都将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有序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规划及建设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温江、新津、都江堰等12个厨余(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设计处置能力2480吨/日。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