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永远有一道美食叫做“手工的味道”,即使走遍海角天涯,食过珍馐美馔,那记忆中的美味,仍是无法超越的存在。五里关,十年手工菜,还原记忆中的美味。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机械化被广泛运用,机械操作为餐饮业插上了效率的翅膀,却在一定程度上让口味的“灵魂”缺失。而五里关创始人罗尼尼偏要“剑走偏锋”制作手工菜,是记忆的寻味,更是初心的坚守。
锅底是五里关的核心之处
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罗尼尼认为,机械化代替了传统手工,火锅不再拥有自身独特的记忆点,留存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全凭借“网红”产品堆砌而成。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让罗尼尼决定必须做点什么,将传统火锅口味保留下来。他找到同为餐饮人的挚友,向挚友提出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初期的五里关由此诞生——一家藏匿于居民楼里的“锅底研究室”。
为了实现弘扬“传统手工火锅”的目标,从2017年开始,罗尼尼和挚友奔走于成都重庆两地,到重庆请教当地手工炒料20年的老师傅,回成都“秘密基地”五里墩进行手工炒料试验,研究不同辣椒的辣度和花椒的麻味,记录不同原料配比下口味的反馈。邀请前来盲测的朋友,戏称这是“小白鼠实验”,经过1年的反复调试研制,最终做出了牛油味浓厚醇正、辣而不燥、香而不闷的传统手工底料。
朋友们的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五里关,也认可了五里关的口味。短短5年,从成都五里墩的一个小“实验室”,到全国40+合作门店,五里关为传统手工火锅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道路,也在一片红海的餐饮市场,提炼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每家五里关火锅都做到了现象级排队,凭借口碑单店排队持续火爆,成都的门店更是连续2年占据成都美食热门榜,并获得四川消费者喜爱品牌、2021专业人士喜爱餐厅等荣誉奖项。
手工菜是五里关的匠心所在
五里关一直秉承着“好食材铸就好味道”的理念,从选材到用料,每一步都是精挑细选,每一份餐品都是一件细心打磨的“艺术品”。耙牛肉、嫩肉片、手打糍粑可谓是门店的“当家花旦”,每一样都身怀绝技。
耙牛肉
不是所有的牛肉都适合制作耙牛肉,五里关耙牛肉精选肥瘦比例1:3的厚腩,需经过腌制、浸泡、静置、文火慢炖等9道工序,耗时36小时的制作过程,才能达到“还原本味”“牛肉汁水饱满”“耙软化渣”的效果,也让耙牛肉“出道即巅峰”,备受好评,成为消费者热烈追捧的菜品之一。
嫩肉片
每头300斤左右的猪身上只有4-5斤的梅花肉,五里关所用的梅花肉更是精中选优。瘦肉占比90%,白色脂肪纵横交错,让细嫩的口感更增添一分特色。切片、研制、按摩、上浆等繁复的手工程序,只为让3mm的肉片更加细嫩弹牙。
手打糍粑
手打糍粑是店内的“吸睛神器”,每次进行手打糍粑,总会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和拍摄。人工挑选颗粒饱满的糯米,清水淘洗干净浸泡半个小时沥干备用,用沸水煮至七分熟,捞出控干水份,大火蒸熟糯米就可进行“锤打糍粑”环节。手打糍粑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打得均匀瓷实。热油炸制金黄捞出,最后淋上古法酿制的红糖,外壳酥脆内里绵软,香甜软糯恰到好处。
是记忆的寻味,更是初心的坚守
从锅底到菜品,五里关始终保持初心——坚持手工制作,遵循四川传统饮食文化,唤醒消费者记忆中的美食;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及门店储存4个环节,让消费者纵享美味,更享安心,这也是五里关火锅为什么能一直霸屏美食热门榜的原因之一。
“制作手工菜,是记忆的寻味,更是初心的坚守。”如今五里关火锅在罗尼尼的带领下,已经拥有了一条完整的产品供应链,组建了成熟的运营团队、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等,成为了一家专业性高的火锅企业。未来五里关依然会坚持用安心美味的传统火锅回馈广大消费者,做到简简单单开店,菜品干净卫生,服务周到热情。同样,在保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也希望可以在全国开出更多门店,服务于更消费者,让大家品尝到五里关火锅,回到那个传统底料的年代。
(彭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