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就如何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总体方案》提出5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总体方案》提出,成都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为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供保障。
首先,成都将增强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具体而言,将建立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系统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健全灾害监测体系,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升市政管网安全性,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加快推进供排水等其他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确保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新城区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完善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和疾控中心;创新超大城市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
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方面,成都将推进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完善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制度,探索党建引领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推进居(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加强民生实事民主协商,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畅通和规范居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同时,成都将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包括适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运行新趋势,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增强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应急处置能力;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方面,成都将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在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方面,将促进学校、医院、养老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
▲成都城市大脑——网络理政中心
《总体方案》还明确,要建立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机制。成都将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严格建设用地标准控制,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市场供应体系,提高低效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单位用地面积产出率,建设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建设用地地表、地下、地上分设使用权。
同时,成都将建立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具体而言包括,夯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促进民间投资;推动政府投资等资金重点投向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产业配套等公共领域项目;创新城市投资运营模式,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加强片区综合开发,提高收支平衡水平,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民生福祉。
《总体方案》还就成都如何开展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列出了内涝治理、燃气管道改造、应急能力建设、智慧化治理、土地利用、投融资创新等6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安排。其中提到,成都将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整治工程,提升下穿隧道和下沉式道路排水能力。新城新区按照国家标准上限要求系统布局建设排水管网。成都将完善“天府蓉易办”平台和“天府市民云”APP功能,提供全方位即时性的线上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成都将改造老旧厂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探索存量建设用地用途合理转换机制。同时成都将全域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