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成都2022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一年。如何确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何促进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会上要求,认识把握2022年经济形势、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并安排部署2022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
▲成都
关键词1:重大战略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牵头作用和区(市)县主体作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提升极核主干位势能级,着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印发,明确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两新”时代使命、“三区”战略定位、“三高”发展要求、“四着力”重点任务以及两阶段建设目标和四大行动。成都将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项目化、清单式推进。
成都都市圈建设,将着力打造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推进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确保《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的94项任务、264个项目事项落到实处。
成渝双核联动制度机制,将以“1+5”合作协议及28项重点领域合作事项为牵引,争取更多成渝合作重大事项纳入工作要点。在产业互动、创新互动、改革互动等任务上互联互通、互认互享,增强人民群众双核联动的认同感、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强调区(市)县在唱好“双城记”中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以重大战略向各地赋能。
关键词2:“稳”字当头
今年,成都将始终坚持稳字当头,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戴好口罩抓发展”依然是常态。
会议要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抢前抓早、稳扎稳打,把握好政策措施的时度效,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接下来,成都将锚定全年目标,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压紧压实责任、有序推动落实。
针对企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压力,成都将健全产业扶持、惠企政策体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落实援企稳岗、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跟踪落实和效果评估,适时动态优化完善。
关键词3:建圈强链
今年,成都将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大动能。
发改系统作为统筹部门,将围绕543个重点产业项目、20个重点产业链明确施工图、时间表,特别是加快绘制产业图谱规划、筛选重点企业、精准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同时,发改系统还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产业链整合链接作用,大力培育和招引专精特新、关键配套企业,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产业的“链主”宁德时代
关键词4:项目投资
“今年重点要落到投资和消费内循环上来,所以抓好项目投资是重中之重。”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抓好项目投资,聚力推动优结构强功能补短板。
一方面,成都将抓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全面推进900个重点项目,重点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推进项目,尽早形成对城市功能的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成都还将积极策划争取储备。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储备。下一步将要围绕TOD综合开发、轨道交通等领域,适度超前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功能政府主导性项目,分类滚动实施,做好全年衔接。
关键词5:创新赋能
今年,成都将要突出主体集中、区域集中和资源集中,健全完善“核心+基地+网络”城市创新体系,增强城市创新引领力和话语权。
持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向西部(成都)科学城集聚,加快推进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天府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为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6:门户枢纽
会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功能。
成都将持续提升枢纽功能,加快构建“串线成网”的立体交通体系,深化“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成都集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和成都铁路枢纽环线。
如何发挥开放赋能的经济效益?成都将高水平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口岸通过验收,开展空铁联程联运和空铁公一体化试点,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在补短板上,会议提出要加快“填平补齐”枢纽功能短板,推动建设航空货运转运(分拨)中心,提升国际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多式联运转换中心等功能性设施,推进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中欧班列(成渝)
关键词7:“双碳”
成都将强化“双碳”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会议提出,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聚焦功能引领、找准主要矛盾、谋划路径策略,强化政策赋能和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相关工作,有效配置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
推动“四大结构调整”方面,市发改委将会同市级牵头部门加快编制出台“四大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和专项政策。例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推动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瞄准新赛道,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交通结构调整方面,将推进铁路公交化及8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完善立体交通高效接驳和铁路物流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加氢站。
关键词8:幸福城
今年,成都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市发改委将加快完善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加快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的服务项目,做好年度项目滚动接续。
同时,还将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健全民生服务体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科技提升工程,推动粮食物流园建设,确保粮油供应充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