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聆听古典音乐,雷健新作《书中听乐》出版

锦观 2022-04-16 20:57

古典音乐应该怎么欣赏?聆听是欣赏古典音乐的不二法门吗?对于这个问题,知名媒体人、乐评人雷健在新作《书中听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同于过往乐评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乐理解读和作曲家简单的介绍,雷健没有囿于音乐的畛域,而是从文学原著出发,从阅读的角度,去解读和诠释西方经典名曲。

始于偶然

开启一段新奇的音乐体验

《书中听乐》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40篇文章,选题多为世界名曲,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曾在各大媒体刊发,并得到许多乐友的认可和鼓励。雷健告诉记者,这本书的创作由头始于闲逛书店时的偶然。“我在书架上发现一本萧乾先生翻译的挪威作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而我恰好在几天前刚听过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这部诗剧谱写的同名组曲。灵光闪现,为何不在阅读文学原著的过程中聆听西方古典音乐呢?于是把易卜生的著作请回家,翻开书本,读一段原著,再听相应乐曲,结果妙不可言。这一读,读出了另一番世界。”由此,雷健开始梳理熟悉的乐曲,排出名单,寻其文学原著、作家作曲家传记以及相关资料,有意识地边读边听,开启了另一种音乐欣赏体验。与此同时,雷健个人的音乐赏析谱系也逐渐被清晰勾勒出来。“有时是先听后读,读了再听,有时是先读后听,听了再读,结果是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音乐有了一些新认识新感悟。”

在阅读中聆听音乐

“通感”书写抽象音符

“我在读西方美术史时看到勃克林的名画《死岛》,突然想起拉赫玛尼诺夫有个同名交响诗。一查资料,一读拉氏传记,原来拉赫玛尼诺夫的灵感来源就是勃克林的这幅图。”在决定写作后,雷健开始大量地“听”和“读”,在这一过程中,雷健个人对于音乐欣赏的多种感觉似乎也被打通,在文中论述音乐时,眼睛之“读”发挥出巨大作用,抽象的音符开始跳动,音乐中的意象开始变得立体。“欢乐、忧伤、凝重、壮阔、华丽、优雅的情绪或情调都能在西方古典名曲中找到对应的曲子。”

雷健谦虚地表示,这本书的写作是“非专业人士”的专业化写作。在他的笔下,音乐已成为可触摸的诗意。“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人们深入浅出地理解西方古典音乐,喜欢上西方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