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金牛宾馆开幕。施小琳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报告。
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多元创新主体,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成都加速度。
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会场上,这成为来自科技领域的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创新策源,让更多创新成果留在成都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多层次人才体系……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叶锐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关键词。这些,不仅是今后五年成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重点关键词,亦是他过去14年来的人生关键词。
▲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 叶锐
2008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叶锐一直在企业一线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所在的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龙化工”)前身为成都化肥厂,于2001年改制为玉龙化工,现已成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试是打通原创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环。”叶锐告诉记者,为推进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公司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在向先进材料中试基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王琪两个团队合作,在原始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与应用研究,为后续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先进材料中试基地对成都而言意味着什么?
“创新策源。”叶锐介绍说,对于成都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来说,以往可能需要带到江浙一带进行中试的成果,现在到青白江区,一个小时即达,可以形成“高校一小时中试产业圈”。更重要的是,除了将更多实验室内的研究成果变成产品,中试基地还将让更多科研成果留在成都。
现在,玉龙化工正在通过中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通过企业和地方的产业协作,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我们成立了上百人的团队推进中试实验,同时和成都市青白江区的相关产业相结合,做好原创技术转化。在此过程中,还会形成知识产权交易、碳中和大数据管理,举办国际顶尖会议,聚集更多院士专家、学会和科技行业协会资源。”
依托于中试基地,叶锐还提出可以在青白江区尝试打造一个“第二产业大学”的想法建议。“这个大学可以由政府主导,成都大中专院校参与,企业提供场景,从工匠开始,为成都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工程师,技术经纪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有人才,有技术,有成果,有载体。这些科技创新最核心的要素将起到集聚作用,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在叶锐的设想中,未来,中试产业城成型成势后,成都青白江区将充满无限活力与想象力,也将在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起到创新策源的关键作用。
智能制造将是实体制造企业提质增效的最好选择
“大会报告为我们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导,总结起来,就是政治坚定、创新赋能、做优做强。”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韩周安表示。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 韩周安
创新驱动发展,已突破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优势产业。“很高兴的是,作为圈内企业,过去二十年,我们见证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与城市共成长、共发展。”韩周安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通过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与市场同步,才能生存发展。
他以自身公司为例:“公司产品每2-3年就要有新功能提升、性能提高,否则就不能满足用户的系统需求。”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爱科特”)是一家致力于航空航天地面装备研制生产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测控和卫星导航系统。
“我们是一家设计、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的‘成都造’电子信息企业,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告诉记者,技术创新需要底层思维,通过半导体芯片和集成工艺设计,实现产品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和高度集成度,既可以适应类似大规模相控阵系统的高集成度要求,又能满足系统成本控制要求,从底层设计解决技术难题。
他认为,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普及,弱人工干预的产品制造将成为必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体制造企业提质增效的最好选择。为此,今年,成都爱科特投资近亿元在成都建设一条微波毫米波封装测试全自动产线,以支撑公司未来10年产品升级、业务拓展的发展规划。他提到,未来的5G、6G、自动驾驶等领域都会用到相控阵雷达技术和产品,随着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可以服务包括民用相控阵和其它行业对封装器件的需要。未来,标准化、组件化、模块化产品将是公司主要产品形态之一。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