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欧能源关系的疏离将是大势所趋
4月27日,由于“拒绝履行卢布结算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波兰、保加利亚全面暂停供气,打响“能源大战”第一枪。有观点认为,这会是俄欧能源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欧能源贸易越来越承受着大国之间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敌意,成为其相互极限施压的工具。未来,俄欧能源关系的疏离将是大势所趋。
深度捆绑
半个多世纪来,毗邻而居和供需互补令俄欧能源贸易异常紧密。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俄罗斯“友谊”石油管道直接为欧洲6家炼油厂供油;俄罗斯先后开通7条天然气管道,由此形成了庞大而密集的对欧油气运输管网。即使在美苏冷战对抗最激烈之际,苏联的油气管道仍在源源不断向欧洲输送燃料。
至今,俄罗斯仍是欧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最大供应国。石油方面,欧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方和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2021年,欧盟石油进口总量为每天1500万桶,其中350万桶来自俄罗斯。俄石油、石油产品分别占欧盟进口量的近30%和15%。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是欧洲的最大气源国,欧盟约40%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是双方天然气贸易的主要形式。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国家(包括土耳其)供应了约1780亿立方米天然气。煤炭方面,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国,欧盟45%的煤炭进口量由俄罗斯提供。俄动力煤在欧盟动力煤进口中占比接近70%。
渐行渐远
乌克兰是俄欧管道天然气的重要过境国。近十几年来,俄乌曾数次“斗气”,导致俄欧能源关系渐显裂痕。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欧洲更坚定地推行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并采用第三方标准对俄天然气出口进行限制。而新冠疫情进一步推动欧洲成为全球绿色议程和能源转型的急先锋。欧盟决定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出口高碳产品的俄罗斯或将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国家。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国的极力挑唆下,欧洲各国的恐俄、厌俄和反俄情绪史无前例地上升,导致俄欧关系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调整与变化。在这其中,俄欧能源贸易成为双方相互极限施压的工具。目前,欧洲中止了俄酝酿多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决意在2022年底将俄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3,并在第五轮制裁中宣布对俄实施煤炭禁运。一些欧洲智库甚至呼吁欧洲人主动将室温调低,减少对俄能源需求和为俄提供战争“养料”。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普京总统指示从4月1日起,让所有被俄政府列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的交易对象使用卢布作为结算货币,支付从俄采购天然气的费用,否则将拒绝对其输送天然气。4月27日,俄气公司率先拿波兰和保加利亚“开刀”,正式切断对两国供应天然气。
全面禁运?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对俄能源全面禁运已被纳入西方协调行动的激烈讨论之中。其中,美英态度最为积极。3月初,美国已宣布全面禁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口;英国也宣称将在今年底前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事实是,美英仅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13.7%。自俄进口的油、气仅占英国总需求的8%和5%,美国仅3%的进口石油来自俄,几乎不进口任何形式的俄罗斯天然气和煤炭。而对于欧洲来说,摆脱这一切却没那么容易。
一方面,由于对俄能源依赖程度不一,欧洲内部分歧不断。波兰和保加利亚向来是反俄“急先锋”,2021年两国进口俄天然气分别为106亿和32亿立方米。两国与俄气公司的长期合同原本也将于今年底到期,其早已决定不再续签并提前着手寻求其他替代。但作为欧盟的“主心骨”和最大经济体,德国在冲突爆发前自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其总进口量的35%、55%和50%。德官员直言,该国正在“尽快”结束对俄能源依赖,但这“需要时间、须有耐心”;否则将引发经济快速衰退。由于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地区高度依赖俄气,日前已有10家俄天然气的欧洲买家在俄气银行开设账户,其中包括匈牙利、奥地利在内的4家已经使用新解决方案还清了款项。
另一方面,欧洲寻找替代能源的前景也没那么乐观。由于多条天然气管道和长期协议的存在,天然气贸易是俄欧能源关系最难舍难分的领域。近年来,欧洲自身的天然气产量不断下降。求助卡塔尔、阿尔及利亚或尼日利亚等“外援”不足以快速扩大进口气量。目前,美国积极出台对欧洲的“天然气马歇尔计划”,欲大幅扩大对欧出口液化天然气(LNG),其目标是至少在2030年前对欧提供500亿立方米/年。然而,当前俄对欧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约为全球LNG贸易的三分之一左右。若欧彻底弃用俄管道气而转向LNG,不仅欧洲的LNG接收设施尚不完善,当前全球可用的LNG油轮数量和容量也远远不够,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将进一步推升气价。日前俄“断气”行为已致欧洲气价飙升20%。根据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的评估,欧洲大概需要将近十年才能摆脱俄气,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但从长远来看,俄欧能源关系的疏离将是大势所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尚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编辑 黄静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