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起来近120岁,这对母女组合“闪耀”社区运动角

红星新闻 2022-05-24 19:01
进入
运动成都
阅读更多内容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提升的不仅是城市能级,全民健身氛围也浸淫着成都的犄角旮旯。在社区运动角就藏着市民的“小幸福”。

中年女儿带老年妈妈打乒乓

每天“对战”四五个小时不喊累

猛追湾游泳场健身广场,是成都最早一批“社区运动角”。每天的清晨、傍晚,这里一片“运动盛景”,老人、中青年、小孩,有练全民健身器械的,有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的,还有利用空场地跳绳、跳广场舞、跑步的。河边的微风拂过,垂柳轻荡,绿意盎然,一个环境舒适的全龄段运动场景“画卷”,舒展开来。

d8c1045ba36eb79f10dbf9f8b6e11c80.jpg

猛追湾游泳馆

“吴姐,又带赵阿姨来打球啦,今天来得早哦。”中午1时,40多岁的吴女士刚一“到场”,周围人就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吴女士身后跟着的,是她72岁的母亲赵阿姨。

0571aaecdf53bdc1e9c4a20309f408b5.jpg

吴女士和赵阿姨

两人选定一处位置居中的乒乓球桌,放下包,拿出球拍,拉上球网,一阵简单的热身,便“对战”起来。面对女儿的犀利进攻,赵阿姨丝毫不怵,左手持拍的她打得有来有回。球飞到远处,她还一路小跑跑去捡球。很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位古稀老人。

吴女士告诉记者,其实母亲接触乒乓球时间并不长,但却很上瘾,“我每天吃过午饭就带她来打球,一打就是4、5个小时,但大家都不会觉得累,反而还有点意犹未尽。”吴女士说,有时自己有事来不到,母亲就独自一人前来,和现场的球友临时搭伙打,几乎天天如此。

运动增进母女感情

这种晚年生活很“成都”

“从我们家走过来打球只要5分钟,很方便。”赵阿姨告诉记者,疫情前,她和吴女士都在电子科大打乒乓,疫情后高校不对社会开放了,她和女儿便转移到猛追湾游泳场健身广场。

“在这个地方锻炼身体,简直太巴适了,河边空气好,夏天也比较凉快,最重要的是健身氛围很浓,还能交到很多朋友。相比室内健身房、体育馆,我更喜欢这儿。”赵阿姨说,有时晚上她也会跟着其他中老年朋友,在这里的空地跳跳广场舞。或者到离此不远的成华公园慢走,“河边一条绿道,直接通往成华公园,你说好方便嘛”。

8bfa03f0204dbedd22f467a94365cb3d.jpg

猛追湾游泳场健身广场

谈到自己为何爱上乒乓球,赵阿姨说这还是一个偶然。原来,之前孙子报了乒乓球培训班,她负责接送。这一来二去,她也就渐渐迷上了这项运动。在她看来,打乒乓球安全、有趣,也不会太累,对老年人很友好,还能增进母女感情。“现在女儿天天陪到我打球,耍累了就坐到喝口水、聊聊天。这种晚年生活,虽然简单,但真的很幸福。”赵阿姨满足地说道,眼里还闪着一丝光。

每年新、改建100个社区运动角

“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如今,吴女士和赵阿姨这对“母女运动组合”,已经成为这个社区运动角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人艳羡。有夸吴女士孝顺的,有赞赵阿姨有福的。

6fa7319709184ac7b2d3d1d3cf36285b.jpg

吴女士和赵阿姨

但在赵阿姨看来,这都是运动为她带来的收获。“运动强健了我的身体,让我变‘年轻’了。现在社区运动角越建越多,老百姓出门就能锻炼,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赵阿姨说。

80e35a00ab67d3f4dc7dbffc939b45f8.jpg

市民在社区运动角锻炼

不过,赵阿姨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议,目前猛追湾游泳场健身广场有10张乒乓球球桌,但在运动高峰时段依然会出现“排队”打球的情况。她希望能再增加一些乒乓球桌,最好再配备一些可以放包、搁物的桌凳。

dcf8ecbfa43e620ed93c2fbabe90bdbe.jpg

市民在社区运动角锻炼

赵阿姨的需求,市体育局也正在尽力满足。日前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针对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结构形式单一等问题,合理规划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补齐全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类型、数量、质量短板,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同时,利用贴近市民生活且能便捷到达的街旁空间、滨河空间、桥下空间等7类“剩余空间”,进一步完善打造社区运动角。全市每年新、改建不少于100个社区运动角。

蒲囝 红星新闻记者 李博 裴晗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