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与成效。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关于网络科普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做健康科普的内容,受到很高关注。但是,一些自媒体健康科普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包括伪科普和虚假信息,带来了一定危害。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多种方式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
对于红星新闻记者的上述问题,米锋表示,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项工作也是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和一直致力推动解决的问题。确实,有一些虚假的科普,也需要官方不断地辟谣,提供科学权威的信息。
米锋介绍,为此,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公室组建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余个领域的1000多位专家成为专家库首批成员;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的省份也都建立了自己省级的健康科普专家库。这都是第一批,后续将根据情况不断地完善,也有一些更新机制,这些就是健康科普知识的“生产方”。
据悉,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等9部门出台了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文件。文件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监管的主体及相应的责任,这就是打通健康科普的“传播渠道”。有了“生产方”,再有好的“传播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好的健康科普信息。
“通过专家库和机制的建设,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权威、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就是要营造清朗的媒体健康科普环境,就是要联合媒体来增加健康知识传播频率,扩大传播的范围,从而能够将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米锋强调。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