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成都站综合交通枢来了一群人——他们此行,既是了解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同时还交流学习借鉴抓项目的思路方法,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同一天,成都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实验基地、药明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也迎来了调研的队伍。
下午,成都市委机关小礼堂又接连举行成都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市发改委、市投促局汇报了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和招商引智工作推进情况,经信、科技、住建、交通和水务等部门汇报了重大项目策划储备、推进实施等情况,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金堂县围绕“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作了交流发言。
紧密的行程,扎实的发言,可以明显感受这场会的“含金量”。
为什么要在此时开这场特殊的会议,成都又为何要“拼”重大项目?
这背后,是成都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的决心,是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也是勇于攻坚克难,强化协同联动,抓高质量项目、高质量抓项目的目标。而最终目标,则是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中国-欧洲中心
把握机遇:多次点名“政策窗口期”
今年以来,成都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务实、协同更加有力,为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稳住经济大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在经济下行的“压力测试”下,成都作为极核主干城市和全省发展的“稳定器”,必须提高站位、把握机遇,深刻认识到抓项目在“稳”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用好“政策窗口期”,努力抢占先机,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为什么要关注“政策窗口期”?
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部门在重大项目审批、专项债下达、信贷投放等方面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比如,“加快今年已下达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以及“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建设”等。与此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稳住经济大盘,先后出台工业稳增长促发展18条、抓项目促投资7条、稳住经济增长30条等政策措施。
会上,“政策窗口期”被多次“点名”、被“回应”——
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成都更要加强对上争取力度,重点在产业培育发展、创新策源转化、门户枢纽打造等领域加快策划梳理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成都市科技局表示,持续加强向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和单位汇报,争取项目、政策等支持。
成都市水务局也谈到,要围绕国家水网、重点水源建设、灌区现代化改造、城市防洪排涝、污水收集处理、防灾减灾等国家明确支持的方向,自主或依托专业机构力量,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力度,把握中央宏观政策时间窗口,积极争取项目入库和中省资金支持。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则表示,下一步要抢抓机遇、加强争取,进一步做好项目包装策划,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和政策资金支持。
对成都而言,抢抓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市场预期逐步向好的窗口机遇,可以持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这也是保障城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
▲成都超算中心
提升效率:“科学”招引
虽然抓项目很迫切,但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成都对重大项目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会上提到,要突出重点、科学谋划,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等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片区开发和项目集群建设,精准把握时间节奏,加快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
重点、科学,讲究的是高效,是精准。
成都市投促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和先进制造业建圈强链“百日攻坚”行动,“要尽快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招商上取得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将组织项目集中攻坚,分批安排前往疫情可控地区招商,并统筹协调21个产业链招商专班,按照“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和招商计划,会同链主企业、中介机构,实施项目精准攻坚。
成都市发改委则提到,要紧扣“示范区”建设、“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任务——通过动态策划实施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加速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拼”重大项目,成都也在探索新的“打法”。
比如“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项目是否可以打破传统区域划分与分工,采用片区开发和项目集群建设,精准把握时间节奏,加快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成都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成都将强化“行业+综合”统筹调度,市级部门落实“管行业要主抓项目”要求,分类设立重点行业领域服务专班,紧盯项目前期工作、要素保障的堵点难点,还要按月提请分管市领导开展行业调度。
凭借“科学”规划的产业招商,接下来,成都的重大项目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鸟瞰成都
创造好的环境,提供精准的服务
在未来一段时间,重大项目也将是诸多城市努力的重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的选择,最终会落到那些营商环境更优的地方。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如何向前服务,考验城市的服务水平。
成都市投促局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夯实项目落地保障——比如,用好存量土地、标准化厂房、科创空间,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以及加强水电气等重点要素高效精准供给,确保重大产业项目能落地、快投建。
此前,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透露,成都将加快营商环境立法、制定营商环境5.0政策,同时对加快第二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等七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的是要把成都打造为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精准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
▲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5G科创中心
为加快营商环境建设,成都还将逗硬“自身”。
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前沿科技知识、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借鉴,强化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和推动工作,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良作风保障项目会战顺利推进。
在发展和安全方面,各级主要领导也要对项目做到心中有数,亲自谋划、亲自推进,主动协调、主动作为,统筹集成资源要素,加力加劲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为提升城市位势能级提供坚强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投促局还透露,接下来,成都将实施招商引智行动月通报和招商引智“红黑榜”季度通报、季度考评,“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对项目签约、注册、开工、竣工、投产情况实施全过程考核,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承压之下,竞争更为激烈,挑战更为艰难。对成都而言,最好的环境、最精准的服务,将是城市为重大项目的投资、落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