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四川省眉山市召开非遗记录和普查成果发布会,发布了眉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和眉山非遗普查成果。会上,眉山市文旅局与眉山市档案局还签署了《眉山非遗档案共建合作协议》,并由眉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眉山非遗档案移交给眉山市档案馆。
据了解,文化部门与档案部门创新开展非遗档案共建共管工作,实现“非遗资源共享,统筹合理利用”,在全国目前尚属首例。
发布会现场
眉山市文旅局资料显示,眉山是四川省率先启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市州。2021年启动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工作,前后历时1年,现已完成眉山市15位78岁以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相关工作,其中90岁以上传承人3人,共拍摄非遗实践片、口述片、传承教学片、综述片视频56.9小时,录制传承人口述史音频59.8小时,整理口述史文稿39.3万字。收集纸质文献136件,各类电子文献238件,实物文献254件,图片4621张,精选图片428张。
眉山还是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市州。眉山非遗普查工作前后历时3年,普查队伍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眉山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非遗普查工作。截至目前,眉山非遗普查成果共计221个,其中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18个,市级66个、县(区)级137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十大非遗类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现在世1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4人(现在世99人)、县(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54人。
签约仪式现场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图据眉山非遗中心
编辑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