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市场主体如何加速跑?市场监管协同发力,“金融活水”助企惠企

红星新闻 2022-06-18 16:44

企业开办“跨区域全程网办、异地自助打照”,跨市域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实时查询;建设区域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成德眉资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城化,初步实现“同机制、同清单、同标准、同流程”……

建好都市圈,离不开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6月18日,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传递出的相关信息表明,成都都市圈市场监管同城化效应正在凸显。

除了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兜底外,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会上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重点项目支持方面,截至4月末,成德眉资四地金融机构累计向349个同城化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项目授信1974亿元,贷款657亿元。除了重大项目外,不少小微企业同样引入“金融活水”。

成都新地标.gif

聚焦市场需求、市场安全、市场秩序

推动成德眉资四地市场监管实现同城化

在成都都市圈的建设蓝图中,共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一项重点任务。会上,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德眉资四地市场监管局聚焦重点领域协同发力,推动市场监管同城化效应不断凸显。

四地市场监管同城化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重点主要聚焦于市场主体需求、市场安全、市场秩序三方面。

今年以来,成德眉资四地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共同激发经济活力,一些创新举措相继落地。比如,协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企业开办“跨区域全程网办、异地自助打照”,跨市域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实时查询;统一四地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服务规范,推动企业开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高频事项“异地受理、就近取证”。

聚焦重点监管任务,共同守护安全底线。四地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四川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发布《成德眉资大米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建设区域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平台,完成成德眉资2021年国家、省市县级抽检数据归集。建立药品监管一体化合作事项清单;协调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审批标准统一互认。加快推进成德眉资液化石油气一体化监管体系,截至5月底,58家充装站录入系统气瓶120万只,记录充装数据65万条。

通过执法联动,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比如,成德眉资四地市场监管局围绕广告、网络等重点领域加强信息互通、联防联控、集中培训。深化成德眉资市场监管执法协作,围绕液化石油气瓶立案查处案件33件,处罚金139.35万元。

创新引入“金融活水”

小微企业两年来融资额达1751亿元

金融力量正在推动成都都市圈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金融同城化就是要逐步扩大都市圈资本集聚势能,引导优质金融资源加快向都市圈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流动,强化金融对经济的要素保障作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介绍,在重点项目支持方面,截至4月末,成德眉资四地金融机构累计向349个同城化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项目授信1974亿元,贷款657亿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成都都市圈通过打造小微、科创、农业等系列融资平台,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天府信用通”通过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两年来实现融资2.5万笔,金额达1751亿元,金融服务直达性、获得感得到进一步体现。

另一组数据同样反映成都都市圈金融市场活跃度。截至4月末,成德眉资四地存款余额为5.9万亿元,贷款余额为5.5万亿元,占全省的55.9%、64.1%,比上年同期上升6.0和3.8个百分点,金融总量进一步做大。

打造“银政通”平台,实现政务数据金融共享应用助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异地电子缴纳税费,助力办税营商环境优化;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打破融资难问题,如今,一些金融创新举措正在优化提升成都都市圈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比如,依托“银政通”平台,银行机构与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动,可在线办理抵押登记和注销,抵押贷款办理时间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个工作日,解除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2小时,目前四市已办理856万笔业务。

在异地电子缴纳税费方面,2021年底,实现成德眉资异地电子缴纳税费1天完成,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办税成本。一年多来,成德眉资四地共办理异地电子缴税16.02万笔、141.43亿元。

截至5月末,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易融”平台入驻机构28家,上链融资产品16款,实现融资249笔、12 亿元,服务企业305家,转化知识产权成果268件。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宋嘉问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