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立足富煤、贫油、少气基本国情,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先立后破

红星新闻 2022-06-14 20:20

6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并作开幕讲话。

黄润秋指出,自1992年成立以来,特别是第六届国合会以来,国合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相关成果直接服务于中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决策和战略。境外举办会议,交流传播成效进一步提升。增设特邀顾问,多方参与格局进一步拓宽。

黄润秋表示,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1年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了30微克每立方米。连续两年实现了PM2.5和臭氧的双下降,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两年实现了二类及以上的优良水体。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了劣五类。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建成了首批国家公园。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增多,为2030年可持续目标作出了中国贡献。

黄润秋说,这十年中国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中国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开展应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宣布并坚定的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并且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的会议,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

黄润秋表示,当前新冠肺炎持续蔓延,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挑战,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趋势,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他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一是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动力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先组合,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更多用经济、科技手段减污降碳。

二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将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实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和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以高水平的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三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各方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COP15主席国义务,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继续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