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最高检发布6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示了养老诈骗的常见手段。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对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检察机关要依法从严惩治,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上述负责人介绍,在老龄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以养老为名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破坏老龄事业发展的欺诈类犯罪也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这些犯罪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财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部署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要求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依法从严惩治和预防养老诈骗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所在。”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说,从检察办案情况看,当前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犯罪主要利用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并与当代社会热点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普通诈骗与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相互交织,诈骗话术、手段“迭代升级”、复杂多变。
主要表现包括:以小恩小惠、亲情关怀吸引关注、骗取信任,再通过虚假夸大宣传、高额回报承诺等骗取大额财物。打着养老政策、前沿科技、金融创新等旗号,利用老年人接触不多的新概念、新名词塑造“政府支持”“经营正规”“前景无限”等假象,对老年人的迷惑性不断增强。
黑灰产业助推养老诈骗。“比如,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编排话术、编造产品或项目,实施精准诈骗,让诈骗更容易得逞;利用非法互联网广泛引流,波及范围更广;利用非法支付平台迅速汇聚、转移资金,造成损失更大。”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6个案例覆盖了投资养老产业、预定养老公寓、销售收藏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代办“养老抚恤金”等多种养老诈骗典型手段,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涉养老诈骗相关罪名。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以来,检察机关已批捕以养老为名实施的欺诈类侵财案件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欺诈类侵财案件160余人,起诉660余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将所有在办养老诈骗案件纳入台账管理,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全面形成对养老诈骗的从严惩治态势。
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北京报道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