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黄沙始见金:考古沙画开启2022“名人大讲堂”

红星新闻 2022-06-07 11:06
进入
文化快报
阅读更多内容

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盐源青铜文明……“名人大讲堂”提档升级,开启2022“名人大讲堂”之“考古季”,将携全新的专家阵容,全新的讲座主题,从不同维度对古代四川进行立体还原。6月7日下午3点,首期讲座邀请到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教授,带大家走进宋代四川的一个富豪人家,讲述一批藏在彭州博物馆的“国家宝藏”。

此外,为名人大讲堂创作的专属考古沙画视频也是一大亮点:一缕缕流动的细沙在镜头前轻盈舞动,勾勒出变幻画面——从一把精美的手斧开始,讲述旧石器时代的四川;我们将深入4500年前的宝墩,探寻成都平原最初的秘密;我们将走进李白、司马相如、苏东坡等的故里,在他们曾经待过的地方,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我们甚至还将走进罗家坝遗址,梳理蜀文明与巴文明之间的千丝万缕……

为什么用沙画来呈现四川考古成果?主办方、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这个灵感来自于考古队员们在黄沙、泥土中一点点的劳作,发掘出的文物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用沙画来表达,蕴含着拨开黄沙始见金的浪漫与诗意;其次,对观众而言,除非去博物馆亲睹,不然用实物图片来展示文物已经见惯不惊,沙画的材质美,可以还文物和遗址的岁月厚重感。

据悉,沙画创作者贺磊虽然是资深沙画师,此次也是首次涉足考古沙画。此前,贺磊创作的沙画作品《纠正千年谬误改写教科书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来了》曾引发关注。

“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才真正了解到,考古工地的种类很多,有墓葬,灰坑,各种手工业作坊以及车马坑,祭祀坑之类……”贺磊说,“要用沙子来描述这些细节,出现一点误差就会导致严重错误,这是本次创作的一大挑战。”最终呈现的沙画视频,画面中古代场景和现代考古新发现的分镜结合,是画面的出彩之处。“每个画面中文物刻画都以特写出现,最终画面的重点也将落在遗址和文物上,使中华文明脉络愈发悠久而清晰。”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