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开幕!144项活动带你“嗨翻”蓉城七月

红星新闻 2022-07-08 21:32

盛夏七月,天府大地处处热情似火。与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成都市民的科普热情。

今日(7月8日),2022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即日起,围绕“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主题,2022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将开展144项重点及品牌活动,让市民在盛夏七月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活动现场 玲龙一号模型

点亮创新之光

2022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示新时代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新面貌,表达科技创新之火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力量,启动仪式上,青年科学家代表陈蕾教授宣读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倡议书,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授旗。

宣讲团成员由省科研诚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推荐的科学技术专家、史学研究者、科学家精神宣传工作者等6人组成,将开展科学家精神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巡回宣讲活动。

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普基地提供的科普场景,以及科普使者普及科学知识的共同努力。启动仪式上,举行了2022年度省、市十佳科普使者代表颁奖仪式、第十三批省级科普基地代表授牌仪式。

领略科技魅力

诸多“黑科技”亮相

启动仪式主会场除了主题展览和互动体验,诸多“黑科技”也纷纷亮相。

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模型也现身现场。

▲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模型

据悉,现场装置模型比例约1:4,由主机模型、辅助系统模型及触摸控制屏组成,全方位展示HL-2M装置及辅助系统,通过120°剖切面主机显示内部结构及LED异形屏对放电期间真空室内部等离子运动进行动画仿真,演示核聚变过程。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博士科普团金牌科普员郑雪博士介绍,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未来的应用方向是核聚变核电站应用。之所以称之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其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类似,即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质量亏损,这部分亏损的质量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

在地球上如果要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但在地球上没有哪种材料可以承受这种高温。因此,科学家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磁场将反应物托举起来,这样,带电粒子就会在磁场中做螺旋运动。

如何制造磁场?

郑雪介绍,在核聚变发生反应的地方,是一个极度清洁的超高真空环境。真空室外的通电线圈产生一个环向磁场,如此一来,反应物就在像甜甜圈一样的容器里面进行磁约束核聚变。

除了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模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其长团队的科研成果——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也来到现场。

▲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国家成都农科中心都市所工作人员李宗耕告诉记者,传统水稻育种方法,生产一季水稻大约需要120天及以上时间。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通过运用水稻动态LED光——营养耦合协同精准调控、多层立体栽培等关键技术,实现植物工厂水稻63天收获、单层亩产652公斤的重大突破。

这种农业模式的核心目的是加快作物育种速度,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也旨在以更少资源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在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保障食物供给安全,实现从播种到采收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并通过将系统内部的固液废弃物进行资源循环利用以减少环境承载压力,真正实现“藏粮于技”。

现场展示的三种水稻里,个子不到30厘米的“小薇”水稻很是显眼。“别看它长得矮小,马上它就能抽穗了。”李宗耕说。

据了解,“小薇”是由钱前院士团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株型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除了个头矮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其作为单子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杨其长院士团队已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建有一个500多平米的中试推广应用车间,除水稻以外,中试车间正同步进行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技术突破。

开启科普之旅

上百场科普活动等你来“打卡”

随着2022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幕,接下来的时间里,成都还将集中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科技活动,等市民来“打卡”。

在科技活动周期间,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青年宫、成都市成华区拾野自然博物馆5家科普基地将夜间开放,并带来33场妙趣横生的科普活动。

“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开”进成都,打造可以移动的“科普专列”。7月14日-17日,“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车将亮相成都“科技活动周”,与市民面对面互动交流。在“科技大篷车”上,不仅有前沿的科学装置、有趣的互动体验,还有科技工作者带来权威的科学知识普及,共同开启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绿道科普嘉年华,带来绿道新体验。从7月8日到7月25日,在锦城湖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道、南溪绿道等城市绿道上,包括20场活动的绿道科普嘉年华,将带你换一个角度看绿道,去听“虫鸣音乐会”、观鸟、认识身边的“植物朋友”……

此外,本次科技活动周也将上“云”,举行科普基地VR云游览、云上科普活动、优秀科普作品展示等。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