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四川的“新高考”正式来了。
从“新高考”本身的变化来看,可能很多家长都清楚了,比如不分文理科。但是,既然名字叫“新高考”,其影响就不仅限于高中三年,而是会延续到高考录取。
比如,在高考计分中,部分科目实行等级转换计分;在填志愿时,高校会根据大学专业提出对考生的科目要求,并且,考生志愿将由“院校+专业组”组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的高校录取会发生变化?哪些变化尤为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就此对话了5所川内主流高校的招生办公室负责人。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廖爱民
考生选择的余地将更大,被调剂的风险降低
高校应更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更精准地选拔人才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廖爱民认为,“新高考”《方案》突出了物理、历史的基础性学科作用和高校专业选才的基本要求,采用了“3+1+2”的高考模式,不再区分文、理科等,这一系列高考综合改革也将推动高校人才选拔工作。
“就未来高校招生的竞争方向而言,学科及专业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就整体来看,廖爱民表示,《方案》亮点颇多。
首先是对首选科目的设置:物理和历史分别是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基础性科目,两者能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自然学科或人文社会学科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高校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所以首选科目能确保物理和历史的选考人数,保障高校专业招生质量;
其次,允许学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2门学习,考试科目组合由2种组合变为12种组合,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科目中灵活选择,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此外,《方案》中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那就是实行“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大意是将符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组,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他介绍,此举意味着每个高校不再只有一个提档线,而是有多个提档线。“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在符合选考要求的情况下,先填报专业组,再在组内填报专业,考生选择的余地将更大,被调剂的风险也会降低。”
另一方面,“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模式也要求高校更为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组,高校应更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精准地选拔人才。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视域下,本科人才招录和培养也将做出相应改变。高校在此次高考综合改革中被赋予自主确定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权力,也在推动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科要求。”他表示,作为招生主体,高校需要不断审视和更新招生理念,提升招生能力。加强教学改革与录取改革的配合,制定出具有“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招生录取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林鹏
考生可选择的专业将更多、更精确
改革对校内转专业影响不大
对于四川2025年将整体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林鹏认为,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还将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就拿志愿设置来说,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高考综合改革后,志愿设置将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的组合方式。
林鹏表示,所谓的“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各个专业组之间是平行志愿、但有先后顺序。
理论上看,除了语数外,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共有12种组合。不过,林鹏结合电子科技大学谈到,由于电子科大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可能要求“语数外+物理+化学+其他”的组合会多一些。
志愿这样设置有何好处?林鹏表示,“院校专业组”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总的来说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
一方面,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以往一个志愿高校只能填写6个专业,而改革后的“院校专业组里”包含多个专业,考生可填报的专业志愿相应更多、更精确了。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科学合理。
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进校后是不是只能在被录取专业组内部转专业?林鹏表示,一般来说,每个高校都有对应的转专业政策,目前来看改革对转专业政策影响不大,“高校在转专业问题上,没有限制学生只能在同一专业组内部转。”
此外,林鹏提醒,四川省的高考综合改革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同学们要提前选定自己的兴趣科目,同时留意心仪高校的选考科目要求,电子科技大学的具体招生方案也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四川农业大学招就处处长 杜彬
专业建设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高校综合实力竞争转化为高校+专业的竞争
四川农业大学招就处处长杜彬表示,综合来看,“新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堪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次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依然是高校综合实力以及专业实力及其竞争力。可以看到的是,在“新高考”的宏观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每一所高校招生专业的优胜劣汰势在必行。
杜彬告诉红星新闻,就当前来看,高校综合实力竞争正在转变为高校+专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考生们以往参考的高校排位也正转变为专业(专业组)排位。“未来各高校在各省的调档线将逐渐转换为各高校+专业(专业组)在各省的录取线(调档线),高校的专业排序就是所有专业的综合排序和专业录取分数排序。”这也意味着,为吸引高质量考生报考,高校势必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包括专业排名、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合作办学等显性指标。
与此趋势暗合的,是近年来川内高校早已开始的系列专业整合动作。“比如,西南交通大学79个本科招生专业合并整合为58个本科招生专业,四川农业大学去年暂停6个本科专业招生。总的来说,就是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顺应时代及市场需求,整合各高校特色和优势,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四川“新高考”出台之际,曾有声音疑问:选考科目限制是否会对潜在考生数量及专业设置产生阻碍?对此,杜彬解释,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有出台选科科目“指引”规范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设置,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近年来也按照“指引”并结合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来提交的本科招生选考科目要求确认表,具体来说就是依照指引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求和生源质量优先。
在“新高考”视域下,按照专业组模式的招生录取趋势也进一步明显。杜彬称,这将为考生和高校带来诸多利好影响。“对考生而言,一是增加了录取机会,二是减轻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焦虑和难度。对于高校而言,杜彬表示,专业组设置模式一是有利于高校保护冷门专业,给这些专业预留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是确保高校整体生源质量,避免了个别专业生源质量出现极端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孙亮
考生专业意愿表达更明确
高校与学生的匹配度将进一步提升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亮告诉红星新闻,《方案》中信号颇多:四川省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首先是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孙亮表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现行统一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补充,更加关注高校自身培养特色和考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考生若较平常发挥失常的话,通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高校可以区分出更优秀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特别是需要专业调剂时,结合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能更好匹配学生的专业志愿。”
同时,《方案》提出: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本科、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
“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能更好的将自己的优势学科与未来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也就能更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
《方案》还提出:除提前录取的批次外,考生志愿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
孙亮分析,按“院校+专业组”方式投档,能较大限度满足学生志愿,更好地满足考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需要。特别是针对需要调剂的考生,调剂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此外,“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模式也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组。“学校录取的考生因其专业意愿表达明确,学校和学生的匹配度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
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处处长 徐梅
考生应尽早、慎重考虑选考科目
高校需更新招生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处处长徐梅表示,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要面临的是科目选择及录取方式的变化。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1+2”高考新模式,取消了文理分科,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750分。选择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也从原来的文理科批次,变成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按“院校专业组”,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档(提前批及特殊类型除外)。投档录取只分层次、不分批次,同一层次按照考生总成绩分时分段进行。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不同选科对考生的未来发展是有影响的。”徐梅进一步说明,考生前期的选考科目,决定了高考志愿填报时能填报哪些专业。“所以考生要结合国家发展需要、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科目选择。选择考科目在学生高二年级时选择,在高考报名前允许进行调整,但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再更改。”她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应慎重考虑选考科目。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从高一开始,就要详细了解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明确招生专业的选考要求,了解心仪的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等,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徐梅同时指出,为适应“新高考”改革,高校本科人才招录和培养也必将做出相应改变。“由于‘新高考’模式下学生不再是文理分科,被录取的考生选考科目在物理、历史必选科目下,也有不同的组合。高校需要更新招生理念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招生能力。加强教学改革与录取改革的配合,统筹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设更多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完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转专业等制度保障;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因材施教。”
红星新闻记者 刘珂君 李宇欣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