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北京理工大学,成都市校合作朋友圈“再扩大”——
7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
创新装备研究院将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聚焦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特色领域,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建设应用创新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打造北理工在川科研、教育、交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总平台。
创新装备研究院要建什么?又要如何建?
落子西部(成都)科学城
将建设3个创新平台及1个人才培养基地
充分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引聚创新资源,在立足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三方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创新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将有效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协议,研究院将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聚焦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特色领域,引入国内该领域领军的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致力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在四川的科研、教育、交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的总平台。
具体来说,研究院将主要建设3个创新平台和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研究生培养基地。
在运营模式上,将按照“平台+公司”“研发+转化”模式,推进研究院实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发展,围绕平台发展、人才引入、成果研发、研究生培养、企业孵化、企业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推动研究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研究院将入驻天府海创园,西部(成都)科学城将再添一“高校系”科研机构,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动能澎湃
成都市校合作“朋友圈”再扩大
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之一,成都历来高度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成都市校合作“朋友圈”释放的巨大创新动能——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已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21家市外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蓉高校协同发展,同时落地建设了“高校系”新型研发机构有12家,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有168个。
这背后,是成都近年来秉持“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理念,不断扩大高校朋友圈,推进市校全面协同创新的努力——
一方面,成都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共建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成都科学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正“拔节生长”;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成都优势产业领域,一批院士领衔、主导的创新项目在成都“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成都不断加强与在蓉“双一流”高校合作,打造环川大知识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聚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微生态”,聚集创业团队500余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00家。
此外,成都深入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搭建企业与高校对接平台,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知名高校,累计举办活动300余场,帮助3000余家成都企业与1500人次的高校知名专家团队进行了对接,促成校企间达成合作项目近1500项,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40亿元。
“我们既要主动‘走出去’,努力寻求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合作伙伴,把高校院所、创新企业作为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去吸引他们,也要让他们‘留下来’,在他们来了之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保障。”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