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共情,合力,是成都城市生长的内在逻辑,也将是我们赢得抗疫胜利的关键密码。
与奥密克戎新毒株鏖战一周余,全市上下共战沙场。
从7月15日拉响警报,到一批批风险点位解封,成都抗疫成效初显。感谢那些一线作战的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人员、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及民警和志愿者,也感谢顶烈日、冒风雨前往核酸检测点的那个你。从来就没有什么天降英雄,都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正是有无数的平凡英雄,才有了成都为人乐道的岁月静好。
然而,疫情尚未结束,现在还远不是松懈的时候。眼下,成都正面临四川“7.15”与四川“7.20”两波关联疫情交集影响,形势较为复杂。虽两波疫情传播链条清晰,形势总体可控,“7.15”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但因为“7.20”疫情病毒变异株传播更快更强,涉及多个区市县,防控难度加大。复杂的疫情形势下,确诊病例仍有增加,病毒阻断还在进行中,有高中低风险区域的区(市)县还需继续执行社会面管控。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这种时候,越当如履薄冰,稳扎稳打,不能麻痹,不能厌战,不能侥幸,不能松劲。
坚持,我们始终在一起。
过去的一周多,成都就像一个巨大的陀螺,运转速度飞快。快排、快查、快追、快管、快检、快报、快督,快字当头,以快制快。快,不仅体现在行动的迅速,核酸筛查迅速铺开,流调溯源迅速展开,风险区域迅速管控,疫情信息迅速发布,还体现在措施的果断,果断发布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防控通告,果断对风险区调集最强力量重兵合围。
这样的快,没有大家的合力,怎么可能?协同作战,你我都在。全市2000多个核酸检测点位,有你的身影;为防控人员带去的西瓜、饮品、爱心小食,是你的手笔;防控现场彼此互致的“加油”“感谢”,是你的声音。
面对疫情,没有“他”字,只有“我们”,大家彼此将心比心。一个细节尤其令人暖心。这次成都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要求尽量不要堂食,却并未强行禁止,因为成都是一个舌尖上的城市,出门品尝美食是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相应的,是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出“倡议”,要求“餐饮单位不承接宴席活动,鼓励到店自取、外卖订餐,实施无接触配送服务”,是全市市民自觉遵守,把火锅边的啸聚,冷啖杯前的痛饮,留待来日。
还有企业专班服务,全力以赴保持着产业链供应链资金流稳定,还有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快速响应确保每一位市民吃喝不愁;还有12345热线,聆听每一个个体具体而微的需求与感受,聚焦庞大日常中容易为人忽略的漏洞短板和痛点堵点。生命至上,生活至重。对成都这样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来说,慢,并不是一声令下就可以做到。快有快的打法,慢有慢的节奏,“慢”旋律,是城市里每个人的合奏。
大暑已至,热浪正在路上,接下来的防控工作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未来的日子里仍有可能继续检出阳性感染者,“慢行键”暂时还不能切换,大家的生活生产也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坚持就是胜利,防控不能松懈。对生计可以算小账,但对生活却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说到底,只有疫情被有效控制住了,才能安心生产,安逸生活。所以,沉住气、稳住神,该慢就慢,该静就静,该亮码就亮码,该检测就检测,该戴口罩就绝不取下。一时的不便,是为了长久的美好,一地的坚守,会换来更多地方的平安。也正因为前期大家的坚持,才有了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无高中低风险区域及病例活动轨迹的区(市)县根据自身实际,经专业评估后,可陆续放开部分社会面管控措施”,才有了现实生活里的青白江区有序解除社会面管控等振奋人心的消息。
面对疫情,城市里居住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个人的一呼一吸,共同汇成城市的气息,每个人脉搏的一起一伏,共同构成城市的律动。阻击德尔塔,我们在一起,阻击奥密克戎,我们在一起,抗击疫情的一场又一场考验中,我们始终在一起。担当,共情,合力,是成都城市生长的内在逻辑,也将是我们赢得抗疫胜利的关键密码。
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