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日)下午,“成都造”万家工企促消费保增长云销百日攻坚行动启动,该行动旨在以重大项目、产业链配套协作、生产和生活消费市场需求为切入口。红星新闻注意到,会上,5家成都市属国有企业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释放资源、开放场景”,提高“成都造”产品本地配套,透露了一系列机遇。
成都轨道集团:
“十四五”期间,累计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机遇
会上,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了该集团落实“成都造”产品本地配套相关情况。
红星新闻注意到,依托市场优势,引导产业落地,成都轨道集团构建“一校一总部三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比如招引促进了中车四方、中车长客、交控科技、时代电气、朗锐东洋、康力电梯等30余家行业头部装备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商,在成都设立研发、制造及维保基地并实现本地化配套服务。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产业能级,形成“链主聚链属”的建圈强链模式。
此外,成都轨道集团还组织本地重点配套企业与轨道交通车辆主机厂、施工总包单位、关键系统集成商等链主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全力培育本地链主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优质本地企业更好地参与成都轨道交通项目“成都造”配套建设,推动全市轨道交通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
聚焦关键领域,上述负责人还透露,成都轨道集团推动强链补链,打造“产业+投资”的产业发展引擎。
具体而言,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三大环节协同和业务集成,加大泛轨道交通上下游招引布局力度,围绕轨道交通整车和牵引、齿轮传动等核心部件以及信号、电(扶)梯等关键系统,全力招引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及行业引领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轨道交通车辆本地配套率达50%以上。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轨道集团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TOD开发、装备制造、轨道经济、装备制造等领域,累计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机遇。
成都产业集团:
充分发挥科创投集团和重产基金资本招引作用,招引“工业制造”企业
成都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则提到,该集团以重大项目引育,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比如,按照“围绕链主投链条、围绕链条投关键”的圈链思维,推动了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海光芯片、中航无人机、先进大燃机、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等一批旗帜性高能级项目落地;助力极米科技、观想科技等19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支持锐成芯微、频岢微电子等一批本土“硬核”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上述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成都产业集团基金规模超700亿元,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初步形成了高能级项目为牵引,产业链关节配套企业协作发展的圈链投资模式。
此外,成都产业集团还围绕“三个做优做强”,着眼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承载空间有效拓展,建设了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型产业载体和广西钦州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等一批区域合作产业集聚区,并加快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园核心起步区等建设。目前,成都产业集团累计建成产业载体超100万平米、在建超300万平米,助力城市产业承载能力提升。
在平台优势方面,上述负责人透露,成都产业集团发挥成都超算、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优势,围绕智慧蓉城、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等重点应用场景,加速形成一批“东数西算”示范场景和应用。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航空港等枢纽优势,实施“通道+物流+产业”业务联动,助力构建城市现代流通体系。按照“研销在成都、共建产业链、绿电齐共享”的合作模式,布局锂矿、光伏、风能、氢能等资源开发,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以构建‘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关键企业为配套协作’的圈链格局为切入口。”上述负责人表示,充分发挥科创投集团和重产基金资本招引作用,招引“工业制造”企业,促进“成都造”产品生产性消费,助力万家工企促消费保增长云销百日攻坚行动,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贡献更多国企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宋嘉问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