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到2022年“最美医生”中的4位个人和1位团队代表出席,其中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仁彧。作为80后中青年医生的代表,丁仁彧从事重症医学工作16年,救治了上万名危重患者,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救治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仁彧
丁仁彧在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2020年2月2日,丁仁彧和150名队员奔赴武汉,奋战了56个日日夜夜,一共救治了129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丁仁彧抗疫过程中最难忘的是救治新冠的急危重症患者小飞,小飞当时只有35岁,他的女儿仅4个月大。小飞到丁仁彧接管的重症隔离病房的时候,病情比较危重,有双肺的“磨玻璃”阴影,而且病情进展特别快,很快就出现白肺,后来又出现气胸。队员先后给他进行了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术。
但是这些救治措施还是不能让小飞的的血氧提高。当时他的呼吸参数已经很高,是纯氧,但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丁仁彧和队友给他上了ECMO,即膜肺。丁仁彧说,当时所有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就是一定要让年轻的小飞活下来。
救治的过程中,小飞经历了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多部位血栓,还有脑出血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ECMO先后用了26天。丁仁彧和队员一起努力,把他一次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最终他转危为安。
作为ICU的医生,丁仁彧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死一线的患者。“其实当初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他特别年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救过来。当时还有很多队员觉得可能救不过来了。但是,我们在平时有这种经验,比他重的我们都救过来了。同时,像小飞那样的病人如果救过来,我们整个队伍,包括整个院区,大家都会提升信心,这也是作为医生的成就感。”
小飞的救治过程是重症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的一个缩影,也充分体现了对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
昨天,丁仁彧收到了医师节最好的礼物,小飞的爱人带着家里的小宝宝发来一条语音,问候他医师节快乐。丁仁彧拿出手机现场播放了这段语音。
小飞爱人教一句,小飞女儿跟着说一句:“你好帅,我们一起继续加油吧,等我长大了找你玩哟!”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