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两处铁道兵墓被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发现。
青山埋忠骨,石刻的墓碑抵不过岁月的腐蚀,但依然可以辨认出碑上的文字——黄荣章,于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四川邛崃;朋鼎盘,于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安徽太湖。
这两位烈士都是铁道兵,在铁道兵二师修建鹰厦线期间牺牲。根据史料记录,俩人牺牲时都只有24岁。
目前,志愿者已经找到了朋鼎盘烈士的家属,但四川邛崃人黄荣章烈士的家属迟迟没有音讯。
此时距离黄荣章烈士牺牲已经过去66年,英雄何时能“归队”返乡……
71岁退休女兵寻找牺牲铁道兵墓
71岁的林建军是原铁道兵十一师医院女兵,多年来一直发动寻找牺牲的铁道兵烈士和他们的安葬地以及寻亲工作,主编有《铁道兵英烈名录》。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向南经资溪及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这条铁路对巩固东南海防,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意义。
▲纪录片《鹰厦线》截图
当年,铁道兵在鹰厦线上投入了八个师和一个独立桥梁团。铁道兵将鹰厦线分为十一个工程段进行施工。
1955年2月开工,1957年12月28日,鹰厦铁路全线验收通过。几年前,林建军认识了福建省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并建立了联系,“我跟他说,当年修建鹰厦铁路时,铁二师有12名铁道兵在福建省邵武市牺牲。这12名铁道兵有名有姓,希望可以帮忙寻找。”林建军回忆。此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直寻找踪迹。
林建军提到的12名铁道兵的记录,来自中铁十二局局志(当年铁道兵第二师兵改后的单位)。红星新闻记者在名单中看到:名单中有3名川籍士兵,有来自四川中江的肖仁树,以及来自四川邛崃的黄荣章和刘保全。
▲中铁十二局局志里铁二师牺牲铁道兵名单
川籍铁道兵墓在福建被发现,牺牲时仅24岁
鹰厦铁路大部分都在崇山峻岭、河川峡谷。隧道施工伤亡大,牺牲的铁道兵有的安葬于永安烈士陵园,有的安葬于漳州郭坑烈士陵园,还有很多就地散葬于铁路沿线。在《鹰潭市志》中记录:“1956年10月,鹰厦铁路在贵溪县上清斗笠山施工时,隧道塌方,30余人死亡。”
为什么牺牲的铁道兵难以找到?林建军解释,“铁道兵在鹰厦线牺牲很大,能找到的墓却极少。主要因当时条件有限,很多都是就地掩埋。有墓的少,有墓碑的更少,还有的就地取材多是木头碑,时间久了就风化了。”林建军举例说,进入鹰厦线施工后,铁五师共亡704人,伤1967人,“到现在为止,也只找到铁五师的两个烈士墓,两年前被当地政府迁入到新建的烈士陵园里。”
今年7月1日,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再次联系上林建军,发来墓碑照片。
▲朋鼎盘烈士墓碑
8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福建省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高立峰透露,确实在邵武市拿口镇居民菜地中发现两处铁道兵墓碑。
在当地找到的两处铁道兵墓,正好与12人名单中的两位记录吻合。因为是石头墓碑,碑上的字还可以清晰辨认。黄荣章,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四川邛崃;朋鼎盘,1956年7月15日牺牲,来自安徽太湖。
按照铁道兵史料的记录,名单的年龄推断,朋鼎盘、黄荣章牺牲时都只有24岁。目前,朋鼎盘已经找到了家属,而川籍烈士黄荣章还没有找到。
林建军说,有的烈属几十年矢志不渝寻找父辈的安葬地,希望铁道兵烈士的家人都能找到烈士的安葬地。“下一步,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进行研判,将烈士墓迁到邵武市烈士陵园或者修缮零散烈士墓。”
目前距离黄荣章烈士牺牲已经过去66年,英雄何时能“归队”返乡?如有黄荣章烈士后人的相关线索,请联系红星新闻,或者拨打新闻热线86612222。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