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凌晨2点,成都龙泉驿区青台山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实验室(以下简称“气膜实验室”)完成了最后一批核酸检测样本的检测后,正式休舱。
从8月支援海南儋州,到9月初转战成都,四川省气膜实验室核酸检测应急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队(以下简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队”)跨越2000多公里,连续作战,助力成都战“疫”。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实验室内
转战支援成都
遭遇第一个挑战:搭建时连下两场暴雨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队领队马代远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支援成都的211名队员,来自南充市98家医疗机构,有核酸检测、标本前处理、院感控制、信息后勤等专业的队员,全部来自援海南核酸检测队。
9月2日凌晨,先后于8月29日、8月31日才从海南省返回四川南充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队,再次接到指令:赶赴成都市龙泉驿区,支援核酸检测任务。
刚刚从海南儋州拆下的检测设备、气柱式帐篷,又在龙泉驿区的一处大型停车场“安营”。第一天,队伍就遭遇了挑战,“连下了两场暴雨。”马代远说,搭建工作本就需要争分夺秒,一下雨,就更焦急了。实际上,总结支援海南任务经验,实验室的搭建工作已经很顺畅了。
9月3日下午2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实验室搭建完成,下午4点,第一批标本送到,实验室投入实战。
从9月3日到9月19日,气膜实验室共计完成63万管核酸样本检测,其中9月9日,更是达到了最高5.8万管。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实验室内
“00后”每天抬手按压提取枪数千次
“两两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标本前处理组接收样本,完成消杀、信息登记等处理后,核酸样本被送进提取仓,提取组需要在生物安全柜里拧开盖子,用极细的提取枪手工吸取样本,加入核酸提取板孔中,盖上管盖,再上机录入、点样封膜之后,下一步会将核酸提取产物交给扩增组。
“这个步骤完全是手工操作。”提取组组长、来自西充县人民医院的蒲俊宏解释说,整个提取组共有96名队员,是所有小组中人数最多的。提取组分为4个班、8个小组,“我们有两个提取仓,每一个工作时段、每个仓里有12名队员,大部分都是‘90后’,也有‘00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实验室内
来自西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庞蓉桂出生于2000年12月,是标准的“00后”,也是提取组年龄最小的成员。
每天数以千次的拧盖、关盖,几乎每一个队员的手指都磨出过水泡、甚至有了茧子。“一直要加样,手抬起,时间一长就很酸痛。”庞蓉桂说,确实很累,但每一个队员都在坚持。
“所以我们做了改进,实行‘两两配合’,一个开盖,一个加样,两三板之后,可以进行一次对换。”蒲俊宏说,这样的“休息”,能延长队员可工作的时间,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
蒲俊宏说,别看仓不大,6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负责上机的队员,能在只有两三米距离的“工作空间”中,往返走出上万步,“一直停不下来”。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队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