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宗在新疆做植物调查
红星新闻记者|任江波
责编|邓旆光 编辑|郭庄
“新疆郁金香叫做老鸹蒜,过去人们有采挖野生郁金香当野菜吃的习惯。但郁金香含有秋水仙碱,有一定毒性的,吃多了容易发生中毒。”
“雪地里开了一朵雪莲,雪线消退后露出石头,这是石莲还是雪莲?实际上这都是商家的炒作。”
80后的杨宗宗是一名“植物猎人”,他8年驱车10万公里,赶往新疆各地追寻逐渐消失的植物,发现了8个新物种,拍下2000种罕见植物开花,为大家做科普,呼吁大家保护濒危植物。
他和朋友用两年多的时间,出版了《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成立24年来第一次支持民间个人团体著书,也是目前最全的一本关于新疆植物的图鉴。
杨宗宗告诉红星新闻,植物其实是最贴近人们的生活,从吃、穿、用、住、行,到医、药、农、林、木,这些全都是和植物有关。但是大家对植物的认知往往又是是最少的,植物应该像动物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跟兴趣。
“希望能够用自己对植物的热爱去触动到大家,让大家也能感受到植物的力量。”
以下是杨宗宗的讲述——
↑新疆郁金香 摄影 杨宗宗
▎“植物猎人”
8年间发现8个新物种
“植物猎人”,一般来说是指很早以前主要是欧洲的军官、传教士、自然博物学家到世界各地去去探访奇花异草,然后就把标本连同一些活体植物就带回欧洲。我理解的现在意义上的“植物猎人”其实更多的就是去做一些植物的物种保护工作。“植物猎人”在现在来看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探险精神和一种执着不放弃的精神。所以我给自己起了一个“植物猎人”的称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这些物种的保护。在我看来,发现新物种就像是发现小行星,并且给这个小行星起名字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第一次发现并且认知了它,对它进行描述,然后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这样一个新物种就正式诞生了。这对于我们植物研究者来说,尤其是植物分类学研究者来说,是最高的荣耀。
现在全世界的植物其实除了热带地区,种类非常复杂,很多都没有探寻清清楚。像我们国家中原地区,还有包括新疆大部分的植物都是被前苏联的一些专家学者命名发表的。尤其是《中国植物志》现在中文版、英文版全都已经编撰完成,基本上大部分的种类已经都清楚了,再去发现一些新的物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偶尔碰运气或许能碰到,这全凭自己在野外探索的努力。
新疆的自然带在全国是最完整的,从沙漠、荒漠到草原、森林,再往上是草甸一直到冰川。新疆拥有了全部的自然带垂直分布,所以新疆的植物种类比较特殊。目前依据最新的资料记载,新疆大概有4000多种高等植物,可以说植物是非常丰富的。
但同时新疆面积太大了,我们随便出去一趟最近的也都得几百公里。像我们到阿尔泰山要开车要八九百公里,到南疆得开两三天的车。北疆基本上是跑了一大部分了。在野外,目标植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被发现。路途遥远,我们没有办法提前去进行踩点,出发以后,惊喜与失望总是各占一半,前方永远是未知的。
到野外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包括博士、硕士他们到野外去可能吃不了那种苦,到山里面去有些困难他们没办法克服。我们其实更多的经历了体力上的折磨跟消耗。我们的工作叠加了登山探险和野外科考的双重负担,对登山者来说就是走完这条路或者爬上那个山坡,但是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还要去拍照、采集标本、观察,还要去记录研究。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种过程特别有趣,充满挑战,反而能获得一种内心的满足。
尼勒克翠雀花采自我们新疆特别有名的独库公路,当时是在独库公路接近乔尔玛的地方采集到的。我采集到的翠雀花,后来被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王文采院士命名叫做尼勒克翠雀花,因为独库公路乔尔玛那段属于尼勒克县。
乔尔玛是有一个烈士陵园。现在看这条公路看上去非常美,其实这条公路是由烈士用血肉去开凿出来的,当时修建独库公路一共牺牲168名烈士。采到这株植物我觉得很特别。因为大部分的翠雀花在开花结果时外面看着像花瓣一样的萼片会脱落。但是我采到的这株尼勒克翠雀花,它的种子都成熟了,但是外面的萼片已经枯萎了,却始终不凋落,还包着果实。
我当时仔细端详它以后就感觉,可能它生长在乔尔玛,就像这里的英烈一样,一直守护着这个种子,而种子就是希望。我当时越联想越感动,植物也是存在一种精神的,花开花谢就是短暂的一个时光,而山上又那么冷,夏天还会下雪,然后外面的萼片就坚强地存留下来,保护里面的种子,保护未来的希望,和这些烈士的精神特别像。所以我觉得很神奇。植物的世界,其实你去用心去体会,能感悟到很多的道理。
8年来,我驱车10万公里,到新疆各地追寻逐渐消失的植物,发现了8个新物种,拍下2000种罕见植物开花。我希望通过为大家做科普,呼吁大家保护濒危植物。
↑野外考察 摄影 杨宗宗
↑标本制作
▎助力郁金香
入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全世界大概现在有一百五十多种郁金香。郁金香其实最早不是起源于荷兰,而是起源于中亚、地中海地区比较干燥的荒漠地带。后来由植物猎人带到欧洲去,进行杂交培育,最后在荷兰兴起,历史上曾发生过有名的“郁金香泡沫”。
我们国家最新记载大概有14种野生郁金香,全部分布在新疆。新疆的植物属于中亚植物区系,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郁金香在这儿长得特别好。在我们当地把新疆郁金香叫做老鸹蒜,长辈那一代有采挖野生郁金香当野菜吃的习惯。
前几年在做植物公益保护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乌鲁木齐城市内每年都会生长新疆郁金香。尤其是像雅玛里克山公园,这个物种一直还在被人采挖。每年清明前后,只要到雅玛里克山公园这条路上都可以看到遍地被挖的郁金香——花和叶子被摘了,只把鳞茎带走。作为我们,自己做标本都挺舍不得的,看着挺心疼。
老百姓对于这种植物的认知基本没有概念,植物科普已经滞后到“让人头皮发麻”的状态。我们上前去讲解或者阻止的时候,有些老百姓觉得这个东西挖了几十年了,然后又到处都是,对我们的劝说很抵触。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所以我开始和新疆一个老牌儿民间公益保护组织荒野新疆合作。荒野新疆发起人之一丫丫告诉我怎么去做民间公益保护的事儿。然后我慢慢开始通过媒体和民间的力量,进行各种宣传和演讲,让大家意识到野生郁金香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然后郁金香本身含有的秋水仙碱有一定毒性的,吃多了容易发生中毒。
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科普,很多人开始注意到新疆郁金香,有些人会跟我们说,“以前挖过,要早知道就不挖了”。科学研究最后受益的还是老百姓,科普最终受益的也是老百姓。很多专家忙于科研项目没有时间去做科普,我觉得像我们这种民间对植物比较痴狂的人,有责任去做科普衔接。所以我后来就将重心放到植物科普这项工作上。
去年9月,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发布,其中新增郁金香属、兰属和稻属等247种和31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师顾有容,也是我的好朋友,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个消息。这也让我认识到,在植物学领域,虽然民间科普工作在我国仍属于刚起步的阶段,但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下去会有无限可能。通过郁金香这件事情也坚定了我的信心。
↑雪莲花 摄影 杨宗宗
↑淡紫金莲花 摄影 杨宗宗
↑新疆郁金香 摄影 杨宗宗
▎老前辈的嘱托:
“我相信你一定是可以做到”
2018年11月,我终于有机会去北京拜访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开山泰斗王文采院士,老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自从1998年就开始跟王先生通信后一直有联系。过去8年,我一共发现了8个新物种,其中有5个新物种的论文是与王文采院士联合发表的。王先生当时看到了我发给他的一些新疆植物照片,特别开心,告诉我他有一个想法,问我能不能用一两年的时间到新疆伊犁地区多采集一些植物标本,出版一部新疆植物图鉴,他了解到这方面的书籍非常少,这个工作对新疆植物分类学的推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后他还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感动的话,“宗宗啊,你现在有这个能力,你认识了好多植物,我相信你一定是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到的”。我当时站在北京一处天桥上,听完这段话百感交集,觉得王先生竟然能对我如此的期待,我决定哪怕什么事儿都不干,也一定要把这件事儿做到。
当时我就找到了好朋友迟大叔(迟建才)和马姐(马明),我们三个组成了三人组,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补拍照片编写文字,中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在大家的帮助下出版了《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成立24年来第一次支持民间个人团体著书。
这本书是首部以彩色图鉴的形式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载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的学术专著,也是目前最全的一本关于新疆植物的图鉴。出版后第一时间我们就把这本书带去给王文采院士,当时王先生在医院里住院,王先生挂着吊瓶戴着口罩看到了这本书,我能感觉到他也特别开心,看着我们的时候眼角都是有眼泪的。
这本《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出版后,未来想做的就是完成南疆植物图鉴,把南疆的植物呈现给全世界。南疆跟北疆的植物差别非常大,包括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拉昆仑山等地的植物都非常神奇。在全世界来说,南疆的植物图书都是空白。以后如果能有机会的话,我慢慢去收集这些材料。
↑《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封面
↑尼勒克翠雀花标本
▎石莲还是雪莲?
科普对植物保护很重要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雪莲花。我今年也重点拍摄了几组雪莲主题的科普视频。按照现在最新的研究,新疆有4种野生雪莲,最常见的能够被用作药用的就是雪莲花。2018年兰州大学有学者研究发现,以往认为的雪莲其实包含了两个物种,其中一中是世界上没有记载的,经过研究被确认为新物种,因当时是在博格达峰进行观察的,就叫做博格达雪莲。这个博格达雪莲也成为了我们新疆的特有物种,全世界只有在新疆的天山东部可以见到。
关于雪莲,民间说法有石头莲和雪莲的区别,说生长在石头缝儿里的叫做石莲,长在雪线以上的叫雪莲。这个说法其实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实际上这都是商家的炒作。给老百姓的概念就是,一看照片背景是石头地这个就是石莲,不值钱。雪莲是在雪地上的,大家对于这个植物的认识就慢慢的就变得人云亦云,脱离科学。
其实道理很简单。雪莲一般来说在海拔2600多米以上的高山上都会有。雪线每年会根据季节发生变化,雪地里本来开了一朵雪莲,然后雪线退化露出了石头,这个是叫石莲还是叫雪莲呢?我们今年就博格达雪莲和在阿尔泰山分布的阿尔泰雪莲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拍摄。
雪莲长期以来也是新疆乱采乱挖药物里面最严重的之一。很多人拿着雪莲,并不知道它是有一定毒性的,直接拿雪莲用来炖鸡泡酒,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根本不清楚。还有一些人拿去送礼,把它变成了一种珍奇植物作为高档礼品。
我们今年到哈密地区也发现了雪莲被盗采的痕迹。新疆当地这几年对于盗采盗挖雪莲的打击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方面是因为大家不了解野生植物保护法,不知道采挖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另一方面,很少有人知道雪莲对于高山生态系统到底有多重要,不了解这个物种的保护价值。
我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等形式跟大家讲解所谓石莲和雪莲的真相,讲解雪莲的保护意义,也有网友跟我提出建议,认真我的这些视频不该发,会引起更多的盗采。这个问题我也反复思考了很久,我觉得科学就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只有引发大家对科学的关注,国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以后,才能发生进步和改变。如果我们大家都是科学的文盲,通过被动的方式去保护植物,我觉得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植物其实是最贴近人们的生活,从吃、穿、用、住、行,到医、药、农、林、木,这些全都是和植物有关。但是大家对植物的认知往往又是最少的,我觉得植物应该像动物一样引发人们的关注跟兴趣。
我做的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单位给我们这些任务,都是我给我自己定的任务。希望能够用自己对植物的热爱去触动到大家,让大家也能感受到植物的力量,然后更多地去关注到植物,热爱植物。这条路还蛮长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