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广州市流溪河白云段拍摄到一头疑似中华白海豚的视频,引发关注。目击者介绍,其主要在蚌湖大桥桥底附近的水域活动,还不时浮出水面,全长近两米左右。
10日,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向红星新闻确认,视频中流溪河出现的海豚确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目前,渔政部门已安排人手在溪流河沿河注意其动向,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也已成立专家小组,统一协调工作,如有情况会第一时间向公众说明。巡查保护大队提醒,“沿途钓鱼的市民,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之后要一定第一时间报警,由政府施救,市民不要试图捕捞。”
中华白海豚研究专家介绍,从体色和体型来判断,流溪河中的中华白海豚全身是白色的,年龄应该是在成年到老年之间。此外,目前广州的中华白海豚搁浅案例更符合栖息地脱离,可能的原因有多种。每年此类现象并不罕见,对于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而言,如果最终无法重新回到栖息地,将会引起其进一步的疾病。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现身广州内河
官方:已安排工作人员在沿岸巡查
“各位渔民朋友,今天发现有疑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在人和桥段水域活动,请各位出航捕捞时留意水域情况,与白海豚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靠近误伤,更不要尝试捕捞。”9月7日,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流溪河附近的许多渔民都收到了一条关于中华白海豚搁浅的提醒。
当天,有市民在流溪河白云段拍摄到一头疑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视频,引发网友和专家关注。视频显示,该疑似中华白海豚在河中露出了白色的身体和背鳍。目击者介绍,其主要在蚌湖大桥桥底附近的水域活动,还不时浮出水面,全长近两米左右。
9月7日,有市民在广州市流溪河白云段拍摄到一头疑似中华白海豚的视频。
10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7日局里接到市民反映后,已紧急派工作人员前往查看救援,确认是中华白海豚。此外,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后也高度重视,目前已成立专家小组,统一协调,“各地方根据市里的统一预案展开工作,其中的一些分工由我们区负责,目前整个沿岸都有工作人员在巡查。”
↑中华白海豚,受访者供图。(摄影:林德润)
广州市流溪河白云段巡查保护大队自7日起一直在岸边巡查。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目前巡查保护大队已加大了巡查力度,一直安排人手在溪流河沿河注意中华白海豚的动向。“此外,我们也提醒沿途钓鱼的市民,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之后要一定第一时间报警,由政府施救,市民不要试图捕捞。”
目前,广州各部门正对该头现身广州内河的中华白海豚展开救护。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政部门处,红星新闻得知,自7日起相关部门一直在全力开展相关工作,如有情况会第一时间向公众说明。
《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显示,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种群数量大约为4000-5000头,主要栖息于长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包括福建的西部海域,广东的韩江口、珠江口、漠阳江口、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海南三亚附近海域以及广西北部湾等。中华白海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所列“易危”物种,近年被列入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附录。因数量稀少,中华白海豚还被冠以“海上大熊猫”的称号。
↑中华白海豚,受访者供图。(摄影:林德润)
专家分析
年龄或在成年到老年之间
如长期暴露在内河会引起进一步疾病
9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敏接到消息后,随即与团队到现场展开勘查。李敏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称,从体色和体型来判断,流溪河里的这头中华白海豚全身是白色的,年龄应该是在成年到老年之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经济社会政策委员会(IUCN CEESP)委员王豁也告诉红星新闻,从视频上看,它是白色的,说明是一头年龄比较大的中华白海豚。“一般而言,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呈灰色,成年的多呈粉红色,老年则多呈白色。”
王豁介绍,一般来说,中华白海豚栖息在浅海港湾和咸淡水交汇的江河口,但偶尔也可能出现在淡水河流中。
此次白海豚会出现在内河中是否正常?这对中华白海豚的身体状况或生存会造成什么影响?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后郑锐强多年来一直从事保护鲸豚的相关研究,目前为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总监。他告诉红星新闻,从狭义的生病、体弱、迷路到近岸,到目前广义的鲸豚类以及鳍足类的近岸活体搁浅或死亡、甚至栖息地脱离的行为,都可以称为搁浅。“目前广州的中华白海豚搁浅案例更符合栖息地脱离,可能的原因包括因生物健康或者行为原因(如受伤、离群或生病导致)、食物或者栖息地衰减原因(如缺乏食物)等引起的栖息地脱离。”
“对于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而言,如果最终无法重新回到栖息地,将会引起其进一步的疾病。”郑锐强介绍,淡水环境的长时间暴露可能会进一步造成中华白海豚体内压力,最常见的包括渗透压的改变、环境压力的增加(内河交通以及其他人为干扰因素)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个体体内免疫系统以及其他比如伤口愈合等。
记者注意到,2017年,我国印发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其中就指出,近年来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事件频发,仅2012-2015年搁浅死亡数量就超过100头。最近的研究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率减少,照此速度,在未来50年内超过一半的个体将会消失。中华白海豚物种保护有着迫切的需求。
生存困境
近年中华白海豚多次现身内河
每年约2-3次,捕捞救护难度大
郑锐强介绍,在珠江口以及其他白海豚栖息地(河口咸淡水海域)的区域,中华白海豚搁浅案例并不罕见。2012年3月,他曾参与救援广东佛山南海区罗村内河涌里的搁浅中华白海豚。经过两次营救,中华白海豚最终被救上岸,送到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郑锐强建议,展开救护时,目前国际上有较为通用以及有效的搁浅网络体系可以参考借鉴。对于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救护人员需要通过驱赶引导的方式帮助其游回大海。
据媒体报道,2021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的内河水域也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佛山市渔政支队勘查确认为一条老年带病中华白海豚,初步判断其声呐系统出现问题。该渔政支队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白海豚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捕捞的时候极大可能造成淹死,捕捞救护难度大,一般尽量让它自由游动。
↑广东佛山,一只中华白海豚时误入内河,时而游出水面。图源佛山市渔政支队。
2019年8月,广东省台山市端芬镇塘底村内河流域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成立的“中华白海豚救护小组”通过水下录音机及测声仪,协助分析中华白海豚的声音信号及身体机能状况,并驾驶渔船跟踪中华白海豚,通过在水下敲击钢管来引导中华白海豚入海。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介绍,近年来,时有中华白海豚误入内河,每年约2-3次,往往是老年体中华白海豚,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而迷失方向是造成其搁浅的原因之一。
王豁介绍,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过去几十年来,对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早在1989年,我国就将中华白海豚列入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农业部2017年发布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把该物种的威胁因素主要归纳为三点:一是栖息地不断萎缩,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二是水域污染加剧,意外死亡频发;三是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生存风险较大。
针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鲸豚搁浅和捕捞等现象,王豁还强调,第一,要减少人为水下噪音。“此类小型齿鲸对船舶噪声和其他工业噪声非常敏感,水下噪音也成为一种长期不为人知的‘污染源’,干扰了它们的感知世界和健康。”第二,要重视打击非法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并鼓励公众一同参与。中国绿发会支持成立了“反电鱼网络”,由49000多名热爱自然的志愿者组成,协助政府执法。自2017年来,“反电鱼网络”为我国破获的非法电鱼案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仅2018年协助渔政部门破获非法捕捞案件占比约为10%。”
社会各界的保护行动正在开展。目前,我国先后设立了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包括厦门和珠江口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汕头、江门、湛江等省市县保护区。2014年,厦门、珠江口、广西合浦儒艮、广东江门四大保护区在汕头签署协议,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构建和完善了中华白海豚保护网络,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也被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蓝婧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