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约百家企业的200余人齐聚成都东安湖,参加在这里盛大举行的“2022红星新闻·中国西部数字经济峰会”。
此次峰会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红星新闻·红星资本局承办,以“数实融合,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旨在搭建数字经济领域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的沟通交流平台,充分释放各自资源优势,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的发展方面,太和智库研究员陆培丽在会议上分享了数字经济预测和规划碳行动方案,以及在碳行动方案中体现碳达峰时间点的重要性。
陆培丽表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中,碳强度就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在此过程中,不仅度量了各个地区的GDP收入,也度量了每个企业的收入,同时还测量了企业的碳排放,两者均需要数字化工具的实时排摸、准确性排摸。因此,绿色低碳离不开数字化提供的工具辅助。
而这些工具是否能够给经济降本增效,重点在于把资本和企业对接。数字化工具在进行实时排摸、准确性排摸碳达峰目标的同时,资本市场风险画像逐渐清晰,金融资本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把资本流向碳科技,流向各种各样的商品之中,从而达到节能降碳的效果。
陆培丽认为,西部地区具有风、光、水电等资源禀赋,其实可以发挥引领作用。这些资源禀赋通过碳融合,获得类似经济调节的功能,从而给企业降本增效。
以西部地区的风光水电发展为例,金融资本、政府城投等以某种形式有效地把资金对接到每一个新能源资源中,即低碳碳中和或高碳碳中和产业项目,并且做到有效的风险监控,以此降低产业经济的利率。而产业经济利率被降低后,绿色溢价进一步减少,企业也更加愿意为碳中和事业付出,这就是金融端和资本端有效地通过碳中和进行有机结合。
另外一个维度来看,西部经济和东部经济也能通过碳中和进行有效结合。西部有着大量的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在资源再分配过程中,为东部地区输送急需的资源。而碳中和可以有机地把东部和西部结合到一起,甚至通过东部地区,把西部地区和全球结合到一起。但最重要的是碳中和的下一步,是如何提高和利用好碳价值,使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邓凌瑶 实习生 黄诗敏
编辑 余冬梅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