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代表健康,绿色孕育希望。绿色金融是一片蓝海,蕴藏着巨大商机,更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对银行保险机构提出:“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
平安银行早在2020年制定的三年发展战略中就明确提出要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目标。平安银行成都分行紧跟总行脚步,有针对性地研判区域产业政策,聚焦优势板块,一户一策,努力打造四川绿色金融的“平安样本”。
打造绿色银行 谋动弯道超车
每一次改变就是一次机遇。2021年,平安银行总行将绿色金融上升至全行战略,明确提出打造绿色银行,成立了由行长挂帅的绿色金融办公室,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为此,平安银行研究制定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形成了聚焦赛道、业务模式、风险保障、业务推动等方面的具体方案,全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截止2021年末,全行及平安理财绿色金融业务余额1137.27亿元,同比增长199.6%,其中绿色贷款余额691.35亿元,同比增长204.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绿色金融弯道超车。
四川是一个水电资源丰富的大省,成都正在打造公园城市,在“双碳”领域蕴藏着巨大商机。在总行的指导下,平安银行成都分行结合区域特点,紧抓重点领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根据市场规模及风险研判,该行聚焦优势板块并针对行业特点和业务痛点,进一步细化打法、业务模式及落地举措。针对性研究区域产业政策、绿色金融政策聚焦的绿色产业及目标客户,一户一策开展业务。在进一步拓展绿色建筑及绿色交通板块业务的同时,重点攻坚水电及水处理板块。截至2022年6月,平安银行成都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较2021年同期增幅1210%,实现了总行“2021年末力求绿色金融业务余额显著提升”的绿色金融发展阶段目标,同时朝着“2023年绿色金融业务余额占比至少达到股份制银行中上水平”的目标继续前进。
探索新模式打造“平安样本”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份郑重承诺。
围绕“双碳”目标,平安银行积极构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用卡、绿色理财等在内的产品体系,并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创新业务组合和策略打法,为企业提供精准全面的绿色金融服务,在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环境友好发展模式,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平安样本”。
在此基础上,平安银行成都分行围绕《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综合运用供应链金融、票据一体化、债券、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产品,服务绿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了一批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标杆案例。成都分行通过直接银团贷款参与某地产项目授信,该项目以地缘高端品质改善客群和产业导入及产业关联性中高阶层客群为主要目标客群,站位城市标杆级的舒居资源改善,项目设计满足《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阶段审查技术要点》绿色设计等级二星要求,认定为绿色建筑,目前工程进度已超过70%。
丰富产品与服务 支持传统行业转型
绿色金融是一个大课题,它给了金融机构商机,更带给更多行业希望。
为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平安银行努力丰富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在灵活运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传统信贷工具基础上,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性产品的应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电站项目前融模式,满足企业提前采购设备、建设物资等资金需求;积极支持绿色行业的资产证券化,挖掘绿色底层资产,鼓励发行以绿色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推进新能源领域去主体化业务模式研究,积极推动公募REITs、补贴确权贷等新型产品落地。积极探索碳配额/CCER质押融资、碳中和挂钩贷款等碳金融创新产品。对钢铁、建材、发电、石化、造纸五大高碳行业信贷业务开展碳排放核算,同时对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开展气候风险量化分析,以最新的融资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绿色信贷资产的占比,促进资产结构的调整。
平安银行成都分行在健全绿色金融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聚焦绿色产业细分赛道,梳理具备“生产力”的绿色金融业务机会,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开展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持续优化行业风险政策,以“节能降碳”环保为导向,针对行业中符合绿色金融标准的客群制定差异化准入策略,引导、鼓励、支持传统企业实施绿色改造。
未来,平安银行成都分行将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科技赋能的两大优势,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争取更多绿色金融资源,积极参与、推动、引领四川绿色金融服务,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行业的支持,用金融活水浇灌四川实体经济绿色发展。(莫莉、邓玲红星新闻记者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