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市,有一座23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陈家大院。在这里,曾出过一个文进士、一个武魁将军。一门两院,东院“将军第”,西院“进士第”。2000年,陈家大院被列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2月4日,按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西昌市正式启动陈家大院抢救性修复工程。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陈家大院修缮工作已完成,这座历经230多年风雨的老宅焕然“重生”……
↑修缮后的陈家大院
↑修缮后的陈家大院
230年老宅出过武魁、进士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昌川兴镇的高山堡,是西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庄之一。作为安宁河谷典型的明代屯堡文化遗存,高山堡的人文格局极其特殊。
高山堡九姓人家“苏巫陈,尹周罗,傅伍郑”始祖原籍多为江南福州府或苏州府,在明朝初年“广疆域”、开发滇蜀政策背景下,他们从军来到建昌,即今日的西昌。
600多年间,九姓人家结成异姓宗盟聚族而居。截至2021年,九姓人家总人口已有数百户共1400多人。堡里原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的木架构土坯小青瓦房屋,房屋密集自成四合院落,原有32个天井,坐落在堡子中央葫芦形台地上。
家喻户晓的“进士宅第”陈家大院也坐落于此。据史料记载,陈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时期,是西昌川兴镇高山堡古村里显赫的“名门望族”、“进士第宅”。一门两院,文武双全,东院“将军第”,西院“进士第”,为清代武魁陈其纲及其弟——进士陈其纪的宅邸。
↑修缮后的陈家大院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陈家大院主体结构在清乾隆晚期建成,内檐装修完成于清嘉庆早期,前后历时约十年,是一处有230余年历史的川西南古建民居,在2000年被列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院建成以来,陈家后人一直在居住,是西昌规模最大的传统院落式民居。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家后代曾搬出,陈家大院被当作公共食堂和养老院用。”陈氏后人陈德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后来因为许多历史原因,陈家大院部分建筑或垮塌或被拆除,最终保留下来一部分。 “我们一直尽力保护着大院,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无力将陈家大院完整修缮。”
↑修缮后的陈家大院
修缮后的老宅焕然“重生”
后人:留住了乡愁
2022年2月,西昌市正式启动对陈家大院的修缮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陈家大院修缮的过程中,根据大院的历史风貌,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力争每一处细节都做到原汁原味。“我们还从陈家后人那里征集了不少大院的老物件。”
陈家大院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5510平方米左右。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大院由并列联排的东、西大院组成,分别是西大院的“恩进士(恩贡)第”和东大院的“武功将军第”两个大院,并列平行的两大院建筑形制相同,均为三进二院。
“感觉又回到了儿时的家,恢复了老祖宗留下的荣耀,重铸了大院当年的辉煌,我们陈家的百年故事能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很激动。感谢政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住了根,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家族文化。”再次回到修复的陈家大院,陈氏第九代和第八代后人陈福刚和陈德康感慨不已。
↑修缮后的陈家大院
“我是东大院武功将军这一脉的子孙,自我有记忆开始,就生活在大院里,1979年离开大院在外工作,但父母一直居住在这里,每年节假日我都会回来看望父母。大院以前很热闹,冬天大家聚在一起,围炉取暖,谈笑融融。年节的时候,杀年猪,院里家家户户都要在一起共享美食,谁不在家,都要留下一份,这份回忆,这种家的情怀,一直都伴随着我,很温暖。”走进大院,陈福刚为记者介绍起大院里的一景一物。
据了解,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以陈家大院文物保护性修缮为核心,项目分3期实施,计划总投资约6.8亿元,其中:一期为陈家大院文物修缮工程;二期为陈家大院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三期为旅游度假区及商业街。目前,陈家大院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已完成,包含古村落、戏台、文昌宫、碉楼、东侧生态田园景观打造等。
红星新闻相关报道: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