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亲近自然。2022年11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成都)走进天府中学”活动,吸引了天府中学一大批师生参加。
院士送寄语
鼓励青少年将“小我”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我”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夜空上闪过的一颗流星”,“科学是用科技开阔我们的事业,造福人类”……11日下午2时,一则趣味短视频“‘00’后眼中的浪漫科学”开启了科学节的序幕。除了有天府中学同学们关于科学和未来的畅想,来自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们也在视频中为青少年朋友们送上鼓励。
不仅如此,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普营荣誉营长欧阳自远通过短视频为同学们送来寄语。视频中,满头白发的老人掷地有声,饱含殷殷期盼。他鼓励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命运跟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担当时代重任,不断提升自我,志存高远,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我”。
活动现场,多部被“科学大院”和“中国科普博览”两大科普平台录用并发布的作品被授予了优秀科普作品奖。
同时,为更好地打造成都分院高端科普品牌,当天,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普志愿服务团正式揭牌成立。服务团将有效整合两院院士、科研骨干、研究生、老科协等科普人才资源,逐步建设具有中科院特色的老中青三代科普队伍,并面向中小学、政府、社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普“趣”开讲
同学们在实验和互动中感受科学魅力
科学节启动仪式后,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带来了“下一站,火星”主题科普报告。
报告中,刘勇总结了人类对火星探索的历史,也梳理了关于火星的种种猜想、争议和焦点问题。火星到底有没有水,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迹……刘勇基于目前学界的发现,和在场同学们再次探讨未来的众多可能性。他表示,如今,登月的愿望已实现,火星就是人类探访宇宙之路中的“下一站”。而刘勇设想的“下一站”,更是人类对于星际生活的畅想:未来某一天,自己坐在星际飞船里,突然乘务员报出站名:“下一站,火星。”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科普志愿者围绕当下极具热度和话题性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心脏”锂离子电池作了深入的介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欧阳朝军通过一个个实际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解析成灾原因,让同学们树立更好地防范意识。
为什么种子要送到太空进行育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青年科普工作者毛萍解释,就好像同学们必须要离开父母的庇佑,独自去上学,在新的环境里去适应和成长,才能培养锻炼出独立性和创造力。“空间环境中,脱离了地球引力,受到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容易出现一些在地面环境中难以产生的遗传变异,加速基因突变,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产生更多的变异,然后再带回地球进行下一步培育和筛选。”
除了进行科普报告,中科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还在校园内组织了科学游园会,开展了天文望远镜、电子选票箱、两栖动物活体展示等项目,让同学们更近距离地体验科学世界。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