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四年了,金庸所创造的武侠江湖,从未走远

红星新闻 2022-11-12 14:29
进入
文化快报
阅读更多内容

10月30日,是金庸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日。零点刚过,李若彤就发了一条微博缅怀他:“江湖,从未走远”。

在这前两天,10月28日,“金庸展·上海站”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300件金庸展品倾囊而出,手稿、画作、绝版图书、影视周边……近1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再现江湖快意恩仇,让观众重温金庸武侠梦。

特别推荐

主题:“金庸展·上海站”

时间:10月28日-12月11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

640.jpeg

60年来,金庸是华人社会读者最多的作家,他承包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

他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还曾说,理想的人生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或许,在他逝世四周年之际,“金庸展·上海站”能给更多金庸迷带来特别的纪念意义。

640-1.png

据悉,该展览由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上海图书馆等承办,可见展览规格之高。

展览分为“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百年一金庸”四大主题,展示了金庸快意江湖的一生。展厅内,包括珍贵手稿、画作、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文献和照片、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周边及金庸曾用过的文具、印章和棋盘等私人物品,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640-1.jpeg

金庸武侠小说年表

金庸于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海宁查氏是江南望族,人才辈出。在本次展览中,上海图书馆提供的两件珍贵馆藏——金庸(查良镛)先生的族谱《海宁查氏族谱》,以及金庸先生的祖父查文清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考中进士的《会试硃卷》,值得观众细看。

640-3.jpeg

查文清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考中进士的《会试硃卷》

此外,这次展览,还有金庸生前阅读过的书。其实金庸非常喜爱藏书,他的藏书博大精深,主要是历史、佛教的经典。所以他写《天龙八部》中,用到很多佛教知识。

据了解,金庸最喜欢读的中国古典小说有三部,分别是《七侠五义》《荒江女侠》《英烈传》。欧美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别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他从这本书当中明白友情、爱情与自由的可贵,这对他写新武侠小说极有帮助;金庸看似严谨,其实他推崇探险,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对他编故事很有启发;还有《天方夜潭》(《一千零一夜》),《天龙八部》中刀白凤为报复段正淳故意找世上最丑的男人,即是借鉴这本书的情节。

本次展出金庸收藏的书籍

有人说“凡有华人之处,就有金庸小说”,他的作品也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所以,在展览现场,观众能看到经典的电影剧照。

同时,本次展览还特邀众多出演过金庸作品的演员线上助力,如在1983年版的《神雕侠侣》中饰演杨过的刘德华、诠释经典角色小龙女的李若彤、出演1978年版《倚天屠龙记》中赵敏一角的汪明荃等。

640-4.jpeg

此外,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原副会长、文学评论家、作家、藏书家曹正文先生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眼中的金庸,以及金庸与他的故事。

曹正文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在1984年秋天,当时上海已涌动“金庸武侠热”,他还记得某天偶然深夜去报社取资料,发现办公室里有同事在通宵达旦读金庸《射雕英雄传》,这种情况在其他几个办公室也有。而当时金庸武侠小说还未进入内地,金庸全集36册武侠小说,直到1994年由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正式出版。

曹正文(左一)与金庸(右一)合影

后来,因为编“读书”版,曾对金庸先生做过访谈,所以曹正文对金庸比较熟悉。他认为,新武侠小说形成于1950年代初,金庸于1954年开始写《书剑恩仇录》,这只是新武侠小说的初级阶段。1956年写出《碧血剑》,1957年写出《雪山飞狐》,1958年写出《射雕英雄传》,新武侠小说才进入成熟阶段。

金庸的《雪山飞狐》签名本

在曹正文看来,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特点是:注重写实,抛弃民国武侠飞剑之类的手法,变平铺直叙为回叙、插叙、补叙的表现方式,并借鉴欧美小说蒙太奇的手法;注重文学内涵,金庸新武侠小说不只描写刀光剑影,而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提炼、结构的严谨、侠义的精神;博大精深,将儒、道 、佛渗透其内,因此打破了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对人性的刻画,在形式上打破“主题先行”的模式,与正反面人物形象对立的界限。如谢逊、杨逍、范遥、韦小宝等人物,亦正亦邪。

640-6.jpeg

各版本的金庸小说

谈及此次展出1972年之前出版的金庸作品时,曹正文回忆道,金庸在1970年代搁笔之后,对自己的14部武侠小说作了重新修订,金庸曾对他说,自己修改武侠旧作花了10年时间。后来出了新版本,但读者对新版本的反应不一,有的评论家与读者认为还是老版本读起来过瘾。不过对于金庸来说,他只按自己思路修改小说,至于效果如何?金庸认为,读者最有发言权。

更多推荐

主题:达·芬奇再现Da Vinci Alive沉浸式光影大展

时间:2022年9月23日—2023年1月29日

地点:北京杜威中心

166384047287796_480_320.jpg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最重要代表之一,达·芬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留下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众多经典之作。

本次光影展也将从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开始,让观众先进入画廊空间,接着看到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呈现的达·芬奇,之后观众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光影体验式空间,它将为观众献上一场充满惊奇体验的光影旅程。本次光影展力求多个方面介绍达·芬奇在透视、光学、人体、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向人们展示天才的360度。同时,还特地邀请了与达·芬奇家族有近500年世交的佛罗伦萨百年木工坊马特里家族,展出了根据达芬奇设计手稿手工制作的1:1原版机械模型的部分精品模型。

a95438254640a210f12b1b542ff75bd3.png

主题:流沙河书法作品回顾展

时间:11月8日-11月28日

地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19年11月23日,著名诗人、作家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在流沙河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流沙河书法作品回顾展”在武侯祠美术馆开幕,展出流沙河书法作品40幅,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

0c1717d29ec456f84d39aba5f293f0.jpg

在展览现场,游客能看到流沙河多幅经典书法作品。如“纸上烟云,胸中意象”,这幅作品代表了流沙河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基础与素养,以及对自己诗意、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WechatIMG2699.jpeg

“与尔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这幅联语,为流沙河七十三岁所写,上联为李白的诗,下联为李后主的词,上下两句都去掉一个“愁”字,不仅平仄相协,而且意境全新。

WechatIMG2698.jpeg

“尽历沧桑身犹在,重过黄粱梦已无”为流沙河先生于1996年时创作,彼时正是其书法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风格日趋成熟,落笔干净利落中,透出一股中国文人独有的儒雅纯正和宁静淡泊之气。

主题:遇见安迪·沃霍尔——波普与新表现主义艺术展

时间:2022年11月15日-2023年2月12日

地点:成都遇见博物馆

640-8.jpeg

1950年代末,世界艺术的中心开始由巴黎向纽约转移。在此过程中,波普艺术和新表现主义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战后美国蓬勃发展的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安迪·沃霍尔顺势而为,通过对一系列的标志性商业符号的再创作,让波普艺术在全球变得家喻户晓。

WechatIMG2705.jpeg

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艺术界的传奇,与毕加索齐名,也是波谱艺术永远绕不开的名字。本次遇见博物馆成都新展《遇见安迪·沃霍尔——波普与新表现主义艺术展》将展示波普艺术史上的“全明星”阵容,有俘获当代社会情绪的波普教父彼得·布莱克;漫画型波普艺术之父洛伊·利希滕斯坦;在世的最贵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等。

WechatIMG2704.jpeg

本展汇集的16位艺术家及其作品,正是这一艺术发展阶段的参与和见证。从波普到新表现主义,在商业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艺术形态的改变是如此的巨大,为我们拉开了波普艺术的大幕。

主题:饰戴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展

时间:2022.11.06~

地点:天津博物馆

海报-饰戴风华_副本.jpg

此次展览精心择选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益王系及其家族成员墓葬出土136件(套)雍容华美、富丽堂皇的明代王妃首饰,带您领略昔时王妃贵族奢华的生活日常。

1000.jpeg

展览包含雍容华贵、熠熠生辉的发饰,优雅精致、相映成趣的耳饰、项饰、腕饰和指饰以及金昭玉粹、珠联璧合的服饰三个部分,将明代饰品的品种多样和独树一帜展现于世人面前。展品涵盖日常全套装饰,从观众熟悉的簪钗、耳环、手镯等饰品,到如今少见的发冠、玉带,以及鲜有所闻的围髻、掩鬓、霞帔坠等等。置身其中,参观者得以在一众熠熠生辉的文物之间连接古今,感受藩王妃们的生活日常,见识东方女性的婀娜多姿,并从女性的视角窥见明代社会的发展面貌。

主题: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P020221108454858894822.jpg

Vintage胸针特指时间跨度约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由配饰珠宝品牌使用替代材质和人造材质,以高级珠宝技法制作的胸针配饰。

本展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1张原版海报及原版设计稿、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同类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深度呈现了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屏幕快照 2022-11-11 上午1.15.04.png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