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00到9600: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厨余垃圾处理的经验

红星新闻 2022-11-23 15:35

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试点,在今年扩大到了9600户。从1600户到9600户,西华街道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厨余垃圾的处理从最初令人头疼,转为能够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西华街道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9600户不是终点,未来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在西华街道将继续扩大范围。

最难:厨余垃圾如何处理

一番深入的动员和宣传后,去年7月,创新试点从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华侨城小区的1600户家庭开始。

西华街道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王俊杰介绍,按照成都市垃圾分类的四分类要求,针对可回收物,他们找了第三方公司介入。公司在小区放置了可回收物只能回收设备,居民丢入废纸板、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后,“现金会自动进入居民注册的账户中,并可提现。”这套设备同时也可分类回收一部分有害垃圾,“其实,居民小区内最主要的有害垃圾就是各类杀虫剂瓶和过期药品。”而其他垃圾,则由物管和环卫公司负责收运处置,流程已经很成熟。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这三类垃圾各得其所,剩下的厨余垃圾被王俊杰和小伙伴们认为“最难处理”。

观察后他们发现:“把厨余垃圾从日常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很少有家庭能做到或是愿意去做,基本上都是混在一起丢了。”这样一来,压力就转移到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需要一袋一袋地拆开来再次分拣,工作量很大,效果也一般。”这样运行了没几天,大家碰到一起,纷纷感叹:如果能在源头就分拣好,就会好办很多。

解题:从厨余垃圾到人工黑土

为解决厨余垃圾的问题,一家第三方公司被引入西华街道,公司为每户居民提供一个家庭厨余垃圾专用发酵桶,“桶放在厨房,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可以直接丢进去。”发放发酵桶的时候,也会配发发酵菌群,“丢入桶内让厨余垃圾发酵。”记者注意到,桶盖四周均有搭扣,“密封性很好,不会有异味。”王俊杰表示,回收时,工作人员会上门直接以桶换桶:带走装满的发酵桶,换发干净的空桶。

王俊杰介绍,每完成一次厨余垃圾“以桶换桶”的回收,居民在这家公司系统中注册的账户便会收到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在商城中换购生活用品。”在他们看来,积分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办法,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开展。

至于回收后的厨余垃圾,则先通过小区内的站点制备成浆状醇化有机质,之后由公司和专业机构通过高温发酵堆肥制成既是土壤又是肥料的人工黑土,可用于种花种菜,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华侨城小区共分出厨余垃圾221.92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image001.png

一户一桶入户采集

image003.png

社区站点制备浆状醇化有机质

推广:从1600户到9600户  未来继续扩大

发放家庭厨余垃圾专用桶1600个,建成厨余垃圾就近处置小站1个,处理能力5-10吨/日,每日户均分出厨余垃圾0.36公斤……王俊杰列举了试点小区的一系列数据,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而从今年7月开始,鉴于华侨城小区试点的成功开展,西华街道将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到了9600户。

王俊杰表示,下一步西华街道将在现有基础上,整合社区、小区、第三方公司力量,在辖区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宣传,强化氛围营造,积极扩大家庭厨余垃圾“入户收集,循环利用”市场化分类项目实施范围与规模,全力推动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

杨洋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