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市集、后备箱市集、文创市集、音乐角市集……今年以来,“市集”作为一种“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的新型消费场景在成都涌现。其中,与商业综合体合作开设的市集,因更规范有序、又有稳定的人流量,逐渐成为主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仅是与商业综合体合作的、正营业或即将营业的市集就有20多个,分布在锦江、武侯、金牛、青羊、成华、龙泉驿、双流等地。
专家表示,“原生夜市”多为商家自费产生,缺乏规范管理,与商业体合作经营的类似市集更能形成规模化和秩序化,既能带来舒心体验,也更利于城市形象打造,算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市集兴起
有市场需求,摊主希望成为“新标签”
11月14日,多云,阳光乍泄。对23岁的胡爽来说,这又是一个摆摊的好天气。
胡爽摆摊的地点,在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路文华广场下。在那里,上百米的路段,齐集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摊位——露营风的后备箱摊位、文创摊位、吸引小朋友的书画摊位、年轻女孩喜欢的首饰摊位……还有熟悉的手打柠檬茶和煮红酒、新开的套圈、花茶和美甲,甚至有的摊主把投影仪也搬来,顾客可以一边在室外喝酒,一边感受即将到来的世界杯热情。
胡爽是成都一家火锅店的店主,此前就做过酒水生意的胡爽兼职干上酒水摊主,摊位取名“成都喝不醉”,主要贩卖酒水。
▲文化广场的酒水摊位
胡爽之前去过在三色路摆过摊,听说文华广场要打造网红街区,他随即转移到了这里,并成为了一个小小群主——147人的“文华广场大家庭群”。
在社交平台新一轮的推荐中,这里也迅速出圈,引得不少年轻人光顾。“这里肯定会好好管理的。”胡爽说,“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更希望走自己的路,成为新的标签,成为‘人间烟火气’。”
摊主刘先生此前在三色路摆摊,几天前也来到了文华广场继续摆自己的酒水摊。“(市集)这种业态是最近一年才在成都兴起的,大家坐在一起,比较有市井气和烟火气。”刘先生觉得,自发式摊位存在不固定的情况,但这样的“后备箱经济”本身是有必要存在的,“现在需要这样的后备箱经济、夜间经济,有市场需求,也是一张城市名片。”
市集运营方:
完善配套和管理是最重要的
刘先生和胡爽所在的市集,是文华广场瘾食星光市集。市集负责人洪先生介绍,这里目前是作为文华广场的合作项目落地。
文创、酒水、餐饮……都是市集容纳的摊位业态,“如何将富有特色且有烟火气息的集市文化与商业文化加以结合,依托商场、辖区政府的支持来整合集市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商业消费场所,回归商业本身的人气、商气,这是我们本次打造的初衷。”洪先生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一个常态的烟火集市文化场所,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
▲文华广场瘾食星光市集
在洪先生看来,自发性夜市存在很多配套和规范上的硬伤,“我们现在最关注的问题就在于此。”
据他介绍,在文华广场瘾食星光市集,垃圾处理方面,有专门的清运人员和垃圾堆放处;噪音控制方面,工作日摊主营业时间不超过深夜12点;安全方面,摊主需要持有健康证和核酸阴性证明;停车、厕所都是文华广场项目配套完善的。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该处1公里范围内有3个以上厕所。
“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好地为青年人的创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市场繁荣复苏尽一份力。”洪先生介绍。
商业体+市集
新市集在成都多个地方出现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类似文华广场,一些与商业体合作开起的市集正在陆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正营业或即将营业的市集共有22个,分布在锦江、武侯、金牛、青羊、成华、龙泉驿、双流等地。
市集带来人流量,商业体提供配套和管理,营业时间大多集中在下午至晚上。有规模效应,也更规范有序。
位于金牛区的“匠人里”,就是其中一个市集街区。街区负责人王先生透露,今年5月份“匠人里”诞生,目前市集固定摊位15个,主要是文创、手工、零食、生鲜、鲜花、杂货铺、陶瓷、咖啡等,出摊时间主要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
王先生介绍,作为街区运营商,要使得街区有活力,并且保持热度。“我们每次活动前,要把活动方案报给当地的街道办、社区,进行审核审批。”
▲逐渐在成都各地兴起的市集
在网上,还有网友自发地发布成都市集摊位信息。一个名为“集市大合集”的博主,每周更新一次,标题就叫“成都摆摊”,内容包括哪些点位、摊位费用、招募品类、提供设施、摊位时间、摊位地点等。记者注意到,他介绍的点位主要在大型商业体和旅游景区。
“摆摊是一种低成本创业的方法,我通过平台分享信息去帮助大家,希望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赚钱。”“集市大合集”的博主唐女士说。
唐女士介绍,一开始地摊经济比较火,但组织规范缺乏,容易出现卫生、环境、交通等各种情况。而目前的市集是地摊经济的“升级版”,“比起自己摆,大家在一起更有摆摊氛围,同时也更规范。”
专家:
从无章到有序,打造“畅、宁、净”环境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蒋玉石认为,最初的夜市多是自发产生的,由于缺少秩序化的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卫生、商家、顾客的问题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解决。而与商业体合作经营的类似市集的业态,更易于从混乱无章转变为规模化和秩序化,既能带来舒心体验,也更利于城市形象打造,算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蒋玉石认为,现在的市集应该从市场管理、城管方面入手,为规范市集出台相应的公告,打造“畅、宁、净”的市集环境。“火热的市集经营模式,对于业主来说营业时间灵活,营业成本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更多的选择性,方便快捷,是日常所需的商品中有益的补充。总的来说,市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实习生 杨薇 摄影报道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