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丨员工被开申请仲裁 期间反遭索赔11万,公司还申请了注销 律师:公司负责人或股东赔

红星新闻 2022-11-19 19:39

↑资料配图 图据IC Photo

红星新闻记者丨陈怡帆 实习生丨李雨果

责编丨邓旆光 编辑丨杨程

据媒体报道,江苏南京的薛女士请病假三天后,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随后,薛女士申请劳动仲裁,但期间该公司反诉其赔偿11万余元损失,理由是因其休假造成大量学员流失,致其无法经营,且向工商局申请注销公司。截至11月18日,薛女士未收到任何赔偿金。

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中的法律问题咨询了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谭敏涛律师。谭敏涛告诉红星新闻,即使公司注销了,薛女士与之的劳动仲裁依然生效,公司的注销,不影响执行公司的财产,当公司财产无法执行时,可以执行公司股东的财产。此外,反诉赔偿11万元,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根据。

薛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在教培公司上班,排课密集,工作量大,早上9:30上班,晚上8:30下班,一周七天无休。“加班情况比较多,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因身体原因走常规流程请了三天病假,公司以“旷工”为由将其开除。于是薛女士提起了劳动仲裁。

据谭敏涛介绍,劳动仲裁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首先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用工行为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然后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受理,而后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最后,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结果。劳动争议案件由公司所在地或者用工行为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

11月2日,劳动仲裁判决公司向薛女士支付拖欠工资、病假工资、非法接触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并出示离职证明。但薛女士告表示,公司并未执行。

公司注销后 劳动仲裁仍有效

在薛女士提出仲裁后,该教培公司便向工商局申请注销公司。那么公司注销后,劳动仲裁的判决是否有效?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该劳动裁决当然有效。公司在劳动仲裁期间或者劳动仲裁结果出来后进行注销的,可以将承担连带责任的股东一起列为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谭敏涛告诉记者,在劳动仲裁期间公司可以进行注销。但公司注销后,公司对外的债务应由公司的股东、董事以及实际控制人等承担清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因此,即使公司注销了,薛女士与之的劳动仲裁依然可以生效,公司的注销,不影响执行公司的财产,但当公司财产无法执行时,可以执行公司股东的财产。

对于公司拒不履行生效仲裁裁决,谭敏涛指出,薛女士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用人单位的财产,包括查封冻结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对法定代表人做出限制高消费或者列入失信黑名单;如果用人单位有财产拒不执行,法院可以处于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并且可以重复适用;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情节严重的,就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构成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公司反诉被裁者 

律师:法院大概率不支持

在此次事件中,引人关注的还有公司提交材料反诉薛女士,以旷课影响收入为由要薛女士赔偿11万余元,包括12150元的兼职老师费用,公司代账费4800元,以及至少10万的经营损失。

多名律师认为,在劳动仲裁阶段,劳动者起诉公司以后,公司也可以对劳动者提起反诉,但提起反诉,不一定会得到支持。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反诉,劳动者可以进行反驳,并提出用人单位反诉不成立的证据以及材料。

付建认为,一般来说,如果法院审理认为劳动仲裁合法合理,依旧会做出维持仲裁结果的判决。如员工在诉讼中积极应诉,并且能提供充分的证据,那么法院有很大概率会支持员工一方。

谭敏涛认为,在本案中,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11万元,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根据,劳动者请病假具有合理性,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请病假提供了虚假资料,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当用人单位无法举证证明劳动者的病假是虚假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病假予以批准。劳动者请病假后,用人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予批准,不影响劳动者的休假,用人单位据此克扣劳动者工资或者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当给劳动者补足工资并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