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童诗教育需要培养有诗意情怀的心灵

红星新闻 2022-11-21 18:14

昨(20)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在童诗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参会专家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8e73853e414e96a93e0a82e198ca0c9.png

《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图据出版社

这本《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以古诗为参照物,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大量童诗写作题材。作者宽窄曾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她在该书中致力于“童诗创意写作”。她对童诗案例的选择十分考究,一是从儿童身边常见的事物、现象、细节入手;二是以儿童们耳熟能详、容易理解和模仿的古诗为例子,通过创意写作的方法,让儿童们在细微之处发现乾坤,也让中国传统古诗的真、善、美润泽孩子们的心田。

微信图片_20221121175109.png

宽窄/图据出版社

如何浇灌儿童的“诗歌之树”开花结果?参会专家们认为,学习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是诗歌本身。《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中,有古诗新咏、拟人化的动物诗、绘本诗、图像诗、题图诗……儿童在其中获得的不仅有诗词之美,还有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音韵之美。在美的教育中提升语感,透过诗歌去看世界,在诗歌世界中窥见自我本我,对儿童艺术素养、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这一头是诗歌的学习,那一头便是诗歌的创作,《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是希望能让儿童融入诗歌领域,等到“枝繁叶茂”时,品尝到甜蜜果实的会是更多热爱中国诗歌的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说,儿童诗教不应只是大俗,也不应只是大雅,“对于儿童而言,诗歌讲得太深奥,领会不了,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得太浅显,又会流于俗气,让儿童误以为会‘打油’就是会写诗,影响儿童对作品的判断力,甚至影响到他们们的‘口味’,误把‘零食’作‘正餐’,导致营养失衡。”

红星新闻记者 段雪莹 实习记者 毛渝川 实习编辑 毛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