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张医生都会来好几趟,不仅给我测体温,量血压、血糖,还会叮嘱怎么吃药。”家住成都大邑县官渡社区的王婆婆在家庭医生张老师上门服务后,再一次感慨道。
据了解,大邑县大力实施“千名家庭医生进微网格”行动,采用“线上+线下”、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变大量居民到医院排队问诊为家庭医生主动“线上+线下”入户服务,让广大群众不出社区甚至不出居所,便能得到温馨的问诊和治疗服务。此举促进了居民住户之间居家健康管理互帮互助,有效避免了大量市民在医院排队问诊导致新冠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的焦虑情绪,有力保障了全县50多万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家庭医生问诊
常规病症,家庭医生线上线下问诊
“每周,张医生都会来好几趟,不仅给我测体温,量血压、血糖,还会叮嘱怎么吃药。什么时间吃,吃几颗,比我家里人都关心我。”家住官渡社区的王婆婆在家庭医生张老师上门服务后,再一次感慨道。
王婆婆口中的张医生是大邑县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一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门诊量,避免新冠疫情交叉感染,大邑县以家庭医生进微网格为抓手,引导家庭医生队伍下沉入户,为社区居民提供暖心问诊医疗服务。
目前,大邑县家庭医生成员共1100余人。“我们实行‘1个家庭医生+10个微网格长’组队服务模式,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约10个微网格、200余户。通过常规症状线上问诊、特殊人群上门服务等方式,打通居民健康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大邑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县居民小区(院落)微网格3500余个、农村散居林盘微网格1789余个,对常规病症,家庭医生主动在微网格群里采取“早上8时-9时、中午12时-13时、下午17时-18时”三个时段集中线上问诊,指导居民科学居家康养;对急症、重症,家庭医生随时接受居民和微网格长的电话问诊,并及时上门服务协调转诊。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网格微信群里一段留言、一句语音、一个电话,家庭医生们有呼必应,为群众提供诊治服务。
急重症随访后,及时协调转诊上级医院
“滴嘟——滴嘟——”12月16日傍晚,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一辆“120”救护车飞快驶进市公卫中心。“120”救护车上载着的是家住大邑县晋原街道围城北路西段的蒋大爷。
蒋大爷今年63岁,既往有糖尿病史,一周前出现间断咳嗽,在当地诊所开了口服药物治疗后未见好转,出现气促、乏力,社区家庭医生随访后及时协调转诊上级医院,随即进入中医院ICU病房治疗,因检出感染新冠病毒合并严重基础疾病,12月16日紧急联系医疗救治组后由“120”闭环转运至市公卫中心,使蒋大爷及时得到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大邑县建立的社区家庭医生微网格服务,快速有效服务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行动不便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及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计生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特殊人群。目前全县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80%以上,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签约服务率达90%,贫困和相对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100%。
▲家庭医生服务患者
“如遇急重病人,在微网格长配合下,及时通过‘120’渠道前往医院救治,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避免出现因急重症造成人员死亡。'新十条’实施以来,全县家庭医生团队共转诊病例12人,无重症死亡病例。”大邑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真是太暖心啦!昨天还跟老伴愁家里没有药呢,今天就给我们送到家里来了。”张婆婆手捧热腾腾的中药汤剂,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疫情发生以来,大邑县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治新冠病毒传染,受到群众的认可。为应对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大邑县各公立卫生院中药房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熬制中药大锅汤,通过社区微网格群联系并免费向社区居民发放,汤药包含芦根、防风、荆芥等,具有解表散寒、预防呼吸道传染等功效,可助人体扶助正气,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
▲免费发放中药
红星新闻记者 张晓舟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