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同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的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需要哪些基本条件?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于红星新闻记者的上述问题,梁万年回应称,对病毒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条件或者关键要素。
一是病毒的特性。当前,新冠病毒的毒力在明显下降,传播力在增强,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的比例高,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与原始株及德尔塔株相比明显下降,也就是说,目前的病毒更加“温和”了。
二是疫苗的普及。目前,我国接种疫苗覆盖率较高,但老年人群接种的覆盖率还不够理想。众多的研究显示,无论何种疫苗,都可以有效降重症、防死亡。加强针的接种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度会更好。
三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我国已经具备了中药、西药,西药有国产小分子口服药物、抗体药物等,具备了生产供给的能力。
四是已经形成了一套运行畅通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协同机制。
五是具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应急队伍,特别是基层的防控和治理体系,经过三年疫情防控的磨炼,得到了优化和能力提升。
六是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例如,布局和建设了一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加强了医务人员培训,加强了医疗救治物资的相关准备。
七是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2021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5.4%,比2020年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并且继续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梁万年表示,这些都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条件和支持。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病毒的变异、重症和死亡的情况,要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问题,这些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些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在当前,要继续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二是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储备,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三是关注病毒的变异,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特别要关注病毒的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
四是优化完善医疗救治方案和资源准备。比如分级诊疗方案落地的相关政策、救治设备、物资、空间、人力资源的准备等。
五是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充实基层的专业防控和救治力量,加强居民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六是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保护,对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机构的人员密集情况加强管理。强化对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的保护。
七是加强宣传沟通,提升个人的健康意识。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理解、配合,需要社会同心、同向、同行。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实习生 程祎晨 北京报道
编辑 余冬梅 实习编辑 罗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