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少城城市有机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马树海建议,在新一轮发展中,对文化旅游空间、场景、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均衡布局、有效串联,以适应城市微旅行新趋势,并放大微旅行带动效应,高质量打造中国城市微旅行策源地,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成都市政协委员马树海
什么是城市微旅行?
他介绍,城市微旅行一般是指短时间内,以城市街区、建筑等为游览对象,以漫步为主要方式的探访式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在国内,城市微旅行方兴未艾。此前,疫情影响旅游经营受到冲击,而一向边缘小众的城市微旅行产品却脱颖而出,呈现出勃勃生机。
如何打造中国城市微旅行策源地?在马树海看来,城市微旅行和城市有机更新密不可分,前者对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是硬件提升,更要挖掘内在故事,提升软实力,真正让大街小巷“活起来”再“火起来”。具体来说,马树海建议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策略营造文旅新空间,拓展城市微旅行新场景;以“艺术介入”全方位激活空间活力,打造城市微旅行新业态;以“科技赋能”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升级城市微旅行新体验这三个方面切入。
其中,拓展城市微旅行新场景具体包括积极推进口袋公园、社区广场、社区花园、老旧小区临街街区等建设,呈现成都微型城市文化会客厅;引导市场主体创新利用街区、高架桥下等“金角银边”,因地制宜打造创意商业空间、文体运动空间、景观休闲空间和亲子阅读空间等;同时加快完善“金角银边”分类及使用权管理办法,快速呈现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文旅消费场景。
在打造城市微旅行新业态方面,马树海专门提到了“街巷游”,具体为以街巷为核,引育专业机构研发“少城街巷游”、“文旅+民谣”等现象级IP,支持城市微旅行产品研发、推广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激活本地消费潜力。
另外在升级城市微旅行新体验方面,他建议将展现天府文化品牌的优质数字内容以公益形式嵌入重点景区、重要街巷、城市户外大屏等公共空间和成都发布等重点客户端,营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城市微旅行数字场景;同时在有条件的博物馆、文旅场馆、剧场等文旅新空间,可结合5G、VR、AI等科技运用,通过模拟或还原现实中的文旅场地,构建一系列沉浸式旅游体验空间。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