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城市为人民”,小物业连接着大民生。近年来众多好做法中涌现出两个典型案例:温江区物业小区“零投诉”品牌项目创建以来,70余个小区获评省、市百佳示范小区荣誉,全区商住小区投诉同比下降6.8%;锦江区物业纠纷联调中心运行两年多,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1042件,受理调解申请并登记立案212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18份——这些基层的探索,获得群众的认可,也为提升城市发展和治理能力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成都市住建局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机制,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效能治理,以高效能治理提升小区高品质生活,努力营造全龄友好、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温江:“共享药箱”背后的“零投诉”创建
温江区千禧河畔的住户张女士忘不了去年12月份的事。
12月20日,张女士的家人疑似出现新冠感染症状,但家中缺乏抗原试纸。情急之下她想到小区里的“共享药箱”,张女士赶紧拨通物业电话。不到十分钟家门被敲响,门口站的是物业工作人员,带来了两份抗原试纸。“很及时,太感动了。”张女士说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第二天一早,张女士敲开物业办公室的门,她带着连花清瘟胶囊和消热清片放进“共享药箱”。“昨晚收到邻居、物业送的抗原,我们很感激。今天我把家里富余的药品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邻居。”
记者了解到,千禧河畔小区的“共享药箱”是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中心联合设立,小区业主捐赠药品、试剂、口罩等防疫物资,物业工作人员则担起“协调员”和“跑腿员”的角色:登记物资的同时,也为急需的业主送药上门。“共享药箱”在物业、业主之间传递着暖意,业主们纷纷点赞。据介绍,“共享药箱”是千禧河畔B区在获评温江区2022年物业小区“零投诉”品牌项目后作出的暖心举措。
2022年,温江区住建局发起温江区物业小区“零投诉”品牌项目创建活动,旨在提高小区物业服务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当年成功创建温江区物业小区“零投诉”20个品牌项目中,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6.7%。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获评的“零投诉”小区也围绕“蓉城先锋·暖冬行动”要求,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
资料显示,在持续一年的“零投诉”品牌项目创建中,温江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矛盾化解、基础服务”等6个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通过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据合同履约到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发生;另一方面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协商机制,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解决到位,对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同时,通过开展“共享药箱”等专项活动,增进业主之间的情感交流,令邻里关系更融洽,出现矛盾也能够相互包容。
2022年,温江区70余个小区获评省、市百佳示范小区等殊荣,全区商住小区投诉同比下降6.8%。
锦江区:物业纠纷联调中心 创新机制突破口
电梯广告、公区收益、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民宿、小区人脸识别门禁……这些小区业主最关注的事,不时会引发纠纷。如何更柔性、理性地化解纠纷?在成都已运行2年多的一种创新调解模式给出了可借鉴的答案。
2020年6月22日,锦江区物业纠纷联调中心挂牌运行,作为四川省首家物业纠纷联调中心,中心整合了锦江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住建交局、区司法局以及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组织、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并从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执业律师、人民调解员和物业行业从业人员中聘任特邀调解员。
特邀调解员谢成英参与了中心成立后的首案在线调解。谢成英本职是学术期刊编辑,多年来担任锦江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案中一业主长期拖欠物业服务费及水电等费用1.2万余元,物业公司向锦江区物业纠纷联调中心申请调解。经谢成英的努力,双方达成协议,整个过程用时15分钟,并以电子签名的形式签署笔录和调解协议书。
“一般物业纠纷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话,按照法律规定的审理时限,一审、二审直至判决生效到申请执行,约1—6个月不等,根据个案情况还有可能延长。”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联调中心进行调解,双方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联调中心将开启绿色通道,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可申请法院司法确认;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若当事人仍不履行义务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间缩短至约1个月以内。若调解不能达成协议,则进入诉讼程序解决,调解中双方确认的事实和证据均可直接在诉讼中使用,大大提高审判效率。
联调中心自挂牌运行以来,受理物业领域矛盾纠纷1042件,均得到有效化解。其中,登记立案212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18份,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物业关系,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突破口。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