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的重要力量。
2月24日,以“深入推进科特派制度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成都市科技特派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成都累计组建了20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共209名;预计到2025年底,科技特派员入库数量将超过500人,3年累计组织实施60项科技特派员项目,累计帮扶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200家以上,累计推广超过300项现代农业新成果。
▲研讨会现场
到2025年底
累计推广超过300项现代农业新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规范管理、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
2022年度,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各类培训400余场次,累计培训上万人次,其中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上千人次,累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5万余份,推广新技术60余项,引进新品种170余个,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累计示范面积上万亩。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推动成都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本次研讨会就成都市科技局拟制定的《成都市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交流分享。
▲天府农博园
《实施意见》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底,科技特派员入库数量超过500人,3年累计组织实施60项科技特派员项目,累计帮扶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200家以上,累计推广超过300项现代农业新成果。“我们将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区(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实做深。”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产业化的前提是规模化”
机械化生产、绿色高效生产仍是今年重点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崇州市科技特派团团长、水稻栽培专家马均告诉记者:“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在崇州扎根十多年。”期间,通过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养新农民,围绕水稻全生产周期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为崇州提供了全方位农业科技服务。如何将农产品高质量高效实现产业化生产?马均表示,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绿色高效生产是我们今天继续关注的重点。”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
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邛崃市科技特派团团长李平表示,做一名合格的科技特派员,要做好三方面服务,“一是与当地政府积极对接与沟通,争取得到支持;二要与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而不是仅仅作为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三要培养新型农民,即技能型人才,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技能。”
简阳已经形成了林下赤松茸、林下羊肚菌技术推广、建立林下食用菌立体农业等多个技术示范。作为简阳科技特派团团长、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围绕专家专业领域,再建5个左右规模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与推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胥婷
编辑 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