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参会的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华锦此次带来了关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
高华锦介绍,目前有160多家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产教融合,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途径,成都的应用型人才也更多了。因此,她建议,应当进一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最大限度发挥出产教融合的生态效应。
▲成都市人大代表高华锦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让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在成都文理学院,培训一方面满足学生投入实践的需求,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生产加工的需求,另外企业也可以选择他们想要的人才。这就是高华锦心目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这些年,高华锦在产教融合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同时作为成都国际职教城西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也发现,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还亟需加强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适应和匹配。她认为,建立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体系设计。
“目前我校有学生三万余人,在校生数量不断增长,但企业还是反映人才紧缺,人才市场出现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现象。”究其根源,高华锦认为,是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理论和实践落差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技能掌握及动手能力还不强,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等等原因造成的。在国际职教城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不仅能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有效服务于成都、四川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申建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助力赋能。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