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启,成都企业铆足了劲“拼”经济。随着各行各业市场的迅速回暖,订单的快速增加,扩大生产成为企业们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但不少企业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专业人才不足。
近日,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片区内的好嗨购国际贸易(成都)有限公司和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就面临这样的难题。
好嗨购国际贸易(成都)有限公司库房负责人朱顺勇向记者介绍,上周(2月13-19日)一周进货就有超15万件,出货也有超10万件,“现在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招商引智的服务,尤其是消费市场回暖后业务量的迅猛增长,让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堆场负责人杨洪告诉记者:“我们缺少专业牵引车司机,有A2驾照的司机太少了,现在每天运输的货量很大,加班成为常态。”
对于企业的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如何支招?
企业声音:
希望有效解决“用工难”问题
2月20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内的好嗨购国际贸易(成都)有限公司库房大门外,一些货车正在卸货,卸货师傅熟练地将一箱箱进口货物从货车上整齐地放到托盘上,由收货人员清点分类再由叉车将货物运往仓库对应商品区域。朱顺勇告诉记者,上周一周进货量就超15万件,出货量超10万件,货物品类主要是保健品、奶粉、化妆品等。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几十家客户,这些商家利用大电商平台售卖商品,公司需要接收和发运的货物数量庞大,一般存放在库房的货物大概3个月左右就能出库完。如今,库房的货物量同比增长率能达到40%多,“很多时候忙不过来,需要更多工作人员,但是找人并不容易,找有经验的人就更难了。”朱顺勇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也希望有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去招揽优质专业的人才。
▲朱顺勇
在成都市运总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堆场,集装箱正面吊正在忙碌地运作中,机械轰鸣不绝于耳。杨洪告诉记者:“堆场忙的时候,经常在这里面听不见手机的声音。”
杨洪表示,当天进出堆场箱量有210个,拆装箱量有15个,在运输方面,青白江点位当天有55辆车进出堆场,运送173个集装箱,其中班列发运和达到情况的有35个箱,此外,国内贸易运输的集装箱有138个。春节复工以来,对货物运输的需求逐日增加,到现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完全是从早忙到晚,经常还需要加班。”
▲杨洪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人员是必然选择。杨洪告诉记者:“尤其是驾驶员,我们很缺能够开牵引车的驾驶员。”他解释说,驾驶证从C1升级到A2至少需要4到5年,而且期间驾驶记录必须良好,目前公司的驾驶员年纪都在45岁以上,“驾驶员经常跟我反映自卸车送货时开关箱门有点费劲。”在他看来,随着消费市场明显回暖,今年货物运输量还会有大增长,“希望有组织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达标驾驶员。”
代表委员建议:
用好12345亲清在线,职业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
企业“用工难”问题如何解决?2月21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新联会副会长马树海和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华锦。
马树海表示,近期,成都市新联会组织了关于12345亲清在线的讨论会,会上他了解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
▲成都市政协委员马树海
12345亲清在线创新集成了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大企业服务平台”。在马树海看来,一方面,各类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寻求帮助,反映诉求;另一方面,若是企业的诉求更专业,更急迫,可以就近寻找专业的劳力市场和服务机构去解决,“还可以和所处片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对接。”
高华锦也发现,现在很多企业想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拼经济的当下,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成都市人大代表高华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将突出科教支撑、产研融合,建设教育强市。她表示,这将有助于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也会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同时为社会输送更优质专业的人才,“希望能为我们这个刚刚获批的‘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城市’添砖加瓦。”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胥婷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