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临空经济区怎么建?代表建议:提航线、补货运,瞄准两类行业

红星新闻 2023-02-22 21:34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日前,四川省发改委正式印发《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简称《方案》)。作为一个全新的区域经济板块,如何建设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这一话题引发来自民航系统的人大们代表关注。

2月22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祖义从航空枢纽的角度出发,谈到如何做优做强天府国际机场航空门户枢纽功能。

与此同时,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也关注这项工作进展,积极建言献策。市人大代表、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栋建议,要精准定位天府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建议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等高端产业。

如何做强航空枢纽功能?

提升航线质量,补齐货运短板

《方案》显示,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提出加快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天府国际机场运力投放、打造中枢轮辐式国际枢纽机场。

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航空枢纽建设作出的工作部署,受到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祖义的关注。“通过聚焦门户枢纽功能打造,拓展国际客货运大通道,做强高能级开放大平台,做优‘两场一体’协同发展,将进一步升级我省对外开放新引擎。”石祖义表示,蓝图的实现,首先需要主基地航空公司充分发挥特殊优势,尽快补齐成都“两场一体化”枢纽功能的短板弱项,有力配合相关重大战略落地。

石祖义提到,天府国际机场自2021年6月通航以来,与双流国际机场协同完成了四个航季的转场扩容,已逐渐成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机场,但目前天府机场与国际成熟的航空枢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8e62b4925571b19681a286958e1827.png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石祖义建议,应提升天府国际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质量,构建以天府国际航空枢纽为主干的轮辐式枢纽航线网络,强化川内支线机场与西南地区非枢纽机场对天府机场航线网络的支撑作用,引导客流、物流经天府中转至国内外重要枢纽。

上述举措只是“第一步”,石祖义表示,航空枢纽资源聚合能力也应该提升,推动天府机场与主基地航司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航线网络规划、运行保障、候机楼功能设计等方面形成战略协同。航空枢纽地面保障效率也至关重要,他建议打造“多式联运”的便捷出行方式,此外,还应该补齐航空货运短板,促进“客货齐飞”。

哪些项目适合落地?

瞄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根据规划,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将积极培育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要精准定位天府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在市人大代表、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栋看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就决定了规划布局什么样的功能平台。

“航空客流和航空货流的高端性决定了临空产业具有高技术、高人才、高资金、高风险的区位偏好,而区域的宏观经济水平决定了人才、资金的集聚程度。”林国栋说。

7696f581130ca050b4c76bbceae5bb.jpeg

▲成都市人大代表林国栋

推动临空产业布局,切入口在哪里?林国栋分析,“要在招商引智中,锁定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

与航空关联紧密的产业,大致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依赖航空运输,这是具有临空区位偏好的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高科技制造业、轻型产品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第二类是知识、信息、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比如,人员交往频繁的总部经济、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

他建议,可考虑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消费,以及对航空运输依赖较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等高端产业。

关于项目布局,石祖义建议发挥“链主”企业的吸引力,他说,应该引导、鼓励主基地航司发挥其在航空运输产业链中的链主作用,投资、带动物流仓储、航空维修、航空制造、飞机改装拆解、航空租赁、航空配餐、航空培训等航空运输上下游产业在成都东部新区设立经营主体,进行产业布局,并给予土地、税收、能耗、人才等配套政策。

由于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处于建设初期,还需要政策“扶上一程”。对此,林国栋建议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帮助该区域汇集更多高端生产要素资源。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