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数字文创多元社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委员们带来金点子→

红星新闻 2023-02-23 19:15

今年成都市两会,“建圈强链”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成都要聚焦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圈强链”也是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来自各领域的委员们也提了很多“金点子”。

市政协委员张睿睿:

建议加快机器人产业“四链”融合发展

赋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极核”,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产业互动、要素共生,已基本形成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在全球热门赛道上,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2175412bd84bafec88fba6abb28aa9.jpg▲成都市政协委员张睿睿

“如果能在‘高精度双目视觉导航和感知’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那么这将会成为成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布局的重大突破口,实现未来赛道的‘弯道超车’。”成都市政协委员张睿睿说。作为一名“海归”博士,张睿睿是成都市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其创办的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有80多名员工,其中“海归”人才占比超20%。

第一次参加成都市两会的张睿睿,带来的建议也与人工智能赛道有关:“建议成都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领跑综合式服务机器人市场,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示范和产业生态圈。”

从创新链来看,张睿睿建议成都完善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落地应用的创新链。例如,建设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引进IEEE可重构机构与机器人大会,以及建设“机器人+”交叉创新平台,形成交叉领域生态集聚创新能力。 

从产业链发展来看,他建议引导机器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强链补链强化配套协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高品质服务机器人产业园区,围绕机器人建设上下游、软硬件产业链,以机器人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鲜明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优势集群,形成可全国推广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案例。

“还要拓展投融资方式,发挥资金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建链、强链、补链、优链的重要支撑作用。”他建议,成都可以建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强化科创板上市培育,持续投放金融产品,以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发展。

创新还需要人才,尤其是多层次多样性人才。张睿睿建议,成都应加大机器人领军人才引进力度,针对机器视觉、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顶尖科学家以及带项目带技术的领军创新团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快培育高水平机器人创新人才和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梯度人才体系。

市政协委员刘鹏飞:

建议建立数字文创多元化社区聚集地

围绕链主企业建立生态园中园

近年来,成都数字文创产业重点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0.4%。如何有效地整合产业资金、项目、人才等产业要素,助力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市政协委员、新飞翔科技集团董事长刘鹏飞认为,目前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断层现象较为明显,头部企业冲劲强势,但品牌乏力,中腰部企业断层明显,小微型企业亟待成长,成都数字文创产业亟须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强链补链聚链。

81faed3ba48436caa10213ea2492b4.jpg▲成都市政协委员刘鹏飞

“建议建立数字文创多元化社区聚集地,用好《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首先应当侧重‘建圈’聚合重点优质企业,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设立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数字文创多元化社区。通过政策补贴或减免租金等方式聚拢一批上下游企业,集中打造成都数字文创品牌园区或大厦,产生产业联动氛围和互动效益。”刘鹏飞说。

同时,繁荣跨界融通生态,围绕链主企业建立生态园中园。充分发挥数字文创产业链的延续贯通性,引导融合更多产业互动和产业合并重组。围绕细分领域的链主企业搭建平台,鼓励链主企业投资,聚集上下游形成生态圈。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汇集“政产商学研媒金”资源要素,扶持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性、国际性博览会等展览展示交流平台,为产业链聚集,打通国际国内的循环,实现国际国内各产业之间、下游企业之间以及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有效联动和融通共享。

市政协委员周鹏:

建议深入运用“城市合伙人”机制

助力建圈强链

近年来,“城市合伙人”模式在全国不少城市推行。该模式融合了股权众筹、共享经济、粉丝经济、会员经济、合伙人制等多种模式,其实质是以城市为核心纽带,政府资源、市场主体、社会力量的深层次合伙,促进产业建圈强链,优化产业生态及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成都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也正积极探索‘城市合伙人’机制,并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效。”成都市政协委员、青羊区工商联主席周鹏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在深化运用“城市合伙人”工作模式上还存在不足,包括:“城市合伙人”更多体现在概念和提法上,缺乏具体的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和措施办法;培育保障“城市合伙人”工作运行等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等。

ed3964d52aaf8ec3a4febb49151cfd.jpg▲成都市政协委员周鹏

为进一步深化运用“城市合伙人”工作机制,助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和“三个做优做强”,周鹏建议,加强领导统筹,分层级研究“城市合伙人”工作机制,做优顶层设计。

具体而言,可以结合成都产业发展实际,评定“城市合伙人”的对象范畴,不断完善“城市合伙人”的评估体系,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和工作方案。做深做实各区域产业分析,梳理城市合伙人强链补链赛道企业清单,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及“优链”环节,分层次分类型培育“城市合伙人”,进一步加强项目统揽,整合资源,对内加强培育、对上争取支持、对外精准招商。

他认为,可以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城市合伙人”项目和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出台配套政策,鼓励政府和企业家一起探索实践,在技术攻关、开拓市场、资本引入、基金跟投、人才培育、科研队伍、成果转化、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此外,还可以将成都“城市合伙人”塑造提升为IP品牌,讲好“合伙人”的成都故事,向社会广泛征集成都“城市合伙人”logo,要用“城市合伙人”的品牌,传递更多代表成都城市新形象、新发展理念成果的声音,增强成都美誉度和吸引力。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黎孟